如意不如意


    古代贵族有个高档玩具,叫做“如意”,也可以叫做摆设,因为实在没什么玩头儿。“如意”大多是玉做的,未必有多么贵重,但取个吉祥。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尤其中国文人不如意的特别多,才美不外现,人生不得志,这是中国文学解不开的情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怀着这样的心态,郁闷一辈子的大有人在。即便你“凌绝顶”了,那些还仍然小的“众山”不还是不得志吗? 

    这些不如意,说到底是嫌官儿做得小。其实,即便给你个皇帝做,也还是有许多的烦恼。末代皇帝的郁闷就不说了,唐玄宗李隆基处在太平盛世,该如意了吧?偏偏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据说杨贵妃当时只是休克,后来东渡日本去者,但终于是两个人再也没能见面的悲剧。要是换了贾宝玉哥们儿,肯定是皇帝辞职不干,领着心爱的人深山老林去过,这快活就来得这么容易。而李隆基不这么选择,是因为想皇帝、美人兼得,所以不如意了。

    看来如意不如意,多在自己心里,按现在的话法主要是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所谓观念不同使然。比如那宋江,一心为了招安,认为封妻荫子才算如意,而李逵之辈倒不很在乎这些,能够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就胜似当皇帝。不同的人对如意、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喜欢前呼后拥的气派,有的人就喜欢独来独往的自在。谁也别笑话谁,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啊?实在难以强求。

    强扭的瓜不甜,但有人就这么霸道。“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就有点勉强。酒壮英雄胆,有人喝酒后胆子就大,但并非绝对。大家都知道酒有兴奋作用,许多人喝高了就难以抑制地亢奋,弄得鸡犬不宁,谁也别想安生。可对于我来说,酒有抑制作用,几杯下肚就困意袭来,再劝我几杯,准趴桌子上睡觉。

    市面上同档次的酒相比,从本质上说并不存在太大的区别,而要塑造鲜明的形象,则必须在差异化营销上寻求出路。说白一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为不同的人群生产不同的酒。如果大家都选择同一人群呢?首先我们说,这是营销的先天失误,尤其对于新牌子,我们主张找到最有个性的群体来做形象;即便是同一人群,在概念塑造上也要有所区别,才能够使自己的酒脱颖而出。比如同样是哥们儿感情,“喝杯青酒,交个朋友”,讲的是初相识;“枝江酒,老朋友”,说的是老伙计;“酒逢知己古井贡”,则突出脾气相投。同样是交朋友,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和快活,这几款酒琢磨的比较透彻。

    最忌讳的是像河南酒那样的人云亦云:“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东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天下美酒多,宝丰酒好喝”,嗓门不小,意思一样。同样是“如意”,不同人就有不同的理解,不懂得这个,说了也白说。

      马千里(maqli),著名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

 
QQ:53901439
办公室电话:0755-83113221   0755-83500805
助理手机:1351062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