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主宰楼市 经济学当看客


不能用经济学 只能用心理学解释房价

 

昨天,本人有幸应邀参加中电联合研讨会大会,李克强、李鹏等国家领导人发到了大会贺辞。本次会议聚集了中国电力能源行业的大佬,仅2009年就获得了近8000亿元的投资,可以说是4万亿救市大单的最大受益者。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共和国的“长子们”,并没有坐在救市大单上坐享其成,而是立足于当好家,积极应对经济危机。比如中国核电集团组建才1年多,已开发了4座第3代核电厂,是仅次于美俄,为中国能源安全开辟了一条新路。

本人参加过无数次行业峰会,这次规格最高发(国务院、发改委、统计局等高参现身说法,传道释惑)。同时受益最大,会议组织效率也很高,这让我改变了对国企的偏见。

大会上,某政府高参提出“经济学有时也是心理学”,“物业税是抑制投机的正招,其它都是旁门歪道”,这些判断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楼市经济乱象是本质,让我也感到“惑然开朗”,之前我一直用“羊群效应”、“囚徒困境”、“下班堵车效应”来心理学术语解释“楼市非理性需求”,并且写了不少文章,但我认为“经济学有时也是心理学”概括得更好。

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其实我们应该回过头来、客观地审视中国楼市。由于中国楼市几乎连涨11年(08-09年出来了4个月的短期回调),在消费者心理形成一个定势,那就是“房价还得涨”,而当大多数人接受房价上涨这个预期,房价上涨预期就会变成现实,而房价上涨的现实又会加强“房价还得涨的预期”,最终结果,支持中国房价上涨的原因只能用“心理学”来解释,如果还不对话,那只能用“魔鬼心理学”来解释,在那一刻,“魔鬼控制了所有人的大脑”,而关于“房价收入比”、“投资回报率”等基本经济学常识早早被抛弃,并且持这种观点人被批为“很教条”、“很学斋”。

如果“经济学有时也是心理学” 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对泡沫的判断可能要有所修正。任志强先生经常说“个人按揭贷款不到30%”,海南某书记说“客户都是背着现金来买房的”,“美国的危机在于0首付”,所以中国房地产没有泡沫,而事实上,以上现象并不能判断楼市有没有泡沫。同样的道理,比如股市,全部100%现金交易,但泡沫照样产生。楼市亦然,即使所有客户都100%现金交易,但同样不能回避泡沫,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背着钱去买房反而是泡沫的迹象”。

据本人简单调查,北京房价已经接受或超过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离日本、香港、伦敦等也相差不远,更为可怕的是,中国房价还处在加速上涨通道中,而西方发达国家房价近10年都比较平衡,如果按中国房价这个涨法,不出3年,北京/上海房价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地方之一,并且这种高房价会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

在房价节节攀升,空置率越来越大的时候,而租金回报率却节节下滑,北京很多房屋的租金回报率只有1%,如果算上折旧,绝对是赔本的买卖,但中国投资者丝毫不担心,因为从来没有把租金收入计算在内,他们眼睛只盯着“房价上涨的那一部分”,这时的心理学因素远远超过经济学因素。当心理学主宰楼市之时,非理性繁荣就会出来,但谁能保证房价会永远涨下去,那只有上帝!

让我们不至于绝望的是,中国毕竟还是有些良知、真正的学者在积极思考!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