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平恶性凶案心理援助的工作预案”


福建南平实验小学3.23突发性恶性杀人凶案后,南平的心理援助志愿工作者迅速制定了工作预案,很值得各地发生突发性事故后心理援助工作参考。我本人在第一时间收到制定人发来的这份工作预案后,也很受到启迪。

 

南平市实小心理援助工作预案(草)

 

    为了更好的应对有关公共事件心理危机援助工作开展,基于南平市实小所发生突发性恶性杀人事件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工作预案如下:

    一、建立一支能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小组组成人员应由具备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资质有经验的心理工作者组成核心工作小组,同时配备一批心理自愿服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人数。(所需人员应由事先了解的具备工作能力的人力资源库中进行筛选)

    二、由核心工作小组对所需干预或援助的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性质和可能波及的人群及范围,并对事件可能对人群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以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人群及相应的工作计划。

    三、确定计划所需动员的资源种类及数量,包括人员、物资、场地、时间、资金投入等等。

    四、进入工作场地后,首先对目标人群进行筛查,以确定事件影响的直接人群和间接人群,并对人群中产生应激反应的等级进行评估,以确定短期目标人群和中长期目标人群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急性创伤应激如天灾人祸、突发恶性事件与普通创伤不同,这种有许多不可预测因素造成的创伤,会使人产生较强烈的应激。应激一般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急性应激状态,最常见,一般在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到一天内出现,一天后可缓解,通常不超过1个月。若1个月仍不缓解,且经常出现对恐怖事件的回忆或高度警觉,有意回避有关的言谈、场景,就成为创伤后应激状态(第二类)。该状态持续时间较长,国外的文献报道在创伤半年内可缓解,国内通常认为需要1年时间才可缓解。有的可持续数年,称为应激后适应障碍(属于第三类)。应激出现后有不同的反应形式,对儿童来说,最多见的,首先是麻木、呆傻状态,不知躲闪或逃避,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可能恢复到警觉状态,出现惊恐、喊叫、恶梦、情景反复在脑中闪现,这些状态多在事件发生后的半天或一天内出现。如不及时干预,应激对人的影响,尤其是对儿童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童年时的意外伤害、恶性事件刺激可影响孩子的一生,尤其在创伤初期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调整、支持和疏导者。因此要强调在创伤事件后及时对儿童进行心理应激防护和康复,并且要长期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状态,对象不仅是受伤的孩子,还有当时没有受伤但却目击了这一事件的孩子。)

    五、确定每项计划所需资源情况并进行动员和调配,包括人员、物资、计划开展的时间、场所、所需资金等,具体可依据计划的推进情况分阶段调配。

    六、确定短期工作方案,包括首先开展的团体筛查、团体活动、个体辅导等。至少提供4~6周工作计划,包括目标人群、所需开展的活动总类、每周开展的次数、需要参与的人员、每个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员和辅助人员、项目开展所需物资、场所、资金等等具体内容。(实际工作部署可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予以调整)

    七、中长期计划根据筛查出问题程度较深的人员,依具体情况开展中长期的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计划,具体计划可在短期计划基础上进行补充和调整。

    八、其他,由当事人提出的需要提供特别帮助的内容依具体情况做出布置和安排。

 

(南平心理援助工作者魏宏华供稿)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