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稳是调控房地产的重心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四条措施
龙斌
今天上午的全国人大上,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会上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增长目标很稳,而今年房地产调控的四个方面也很明确(均摘录中央电视台的直播):
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土地、资金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加快普通商品房项目审批和建设进度。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倡导住房租赁消费。盘活住房租赁市场。
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
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收入管理使用办法,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之前很多议论和炒作说要进行“二次调控”,政策调控力度要加码,看来都是不实猜测。
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政府调控房地产的根本目是为了维稳。就像报告中说,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个精神与过往是一致的,从没有改变过,所以市场不用担心所谓会加码出新政来打压,要相信政府。我们看到,春节前后各地市场都很低迷,新房和存量房市场都是这样,缩量严重,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政策被误读,在传播中的政策信息很多是负面的,并产生效应:观望与低迷。若市场继续低迷,其实不利行业、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第二,政府对于保障住房建设和保障制度建设非常重视。今年再建保障房300万套,棚户区改造280万套,将大大增加保障供应。
第三,继续支持自住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在这方面,除了要增加中校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房供应,有三点要特别注意:
1、加快审批、加快建设。很显然,经过08年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房地产的新增供应是缺乏减少了的,而09年在刺激鼓励政策下住房销售大幅度增加,库存大量消耗,但绝大多数城市的新开工面积直到下半年才随着信心恢复增长,显然,今年有些城市例如特大城市以及一线城市供应不足,特别是核心区域供应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供应的调节作用不容忽视。
2、倡导住房租赁消费。这是新提法,很有意义。一个社会不可能以拥有房屋产权的方式解决居民居住问题,特别是中国的快步发展才20、30年,租赁是重要、不可或缺的。租赁也是解决居住的方式。过去倡导上都已“买”为主,而不重视“租”,导致所有需求都涌向买卖市场,庞大的需求推高楼价。高房价时代下,“买”的问题更突出。鼓励租,政府应该有实质性政策,如以土地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市场多建供租赁的房子,或者政策也作为租赁房源的提供者,加大供应力度,等等,如果年轻人刚毕业、或者刚结婚能够租到价廉物美的房子,不仅缓解买卖市场需求的压力,也能够起到很好地稳定市场,调节资源的作用,民生问题也解决了。
3、抑制投机性购房的表述,将过去与之并列的“投资”省却。我个人愿意作这样的理解,虽然投资不是鼓励的范畴,自住才是应该鼓励的(其实自住包括第一次买小户型普通住房的需求,也包括第二次改善的需求),但是,在目前通胀预期、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和投资渠道极其有限的背景下,老百姓投资房产长期持有,其实是很正常的理财投资行为,政策该引导不该抑制,也很难抑制住。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其实房产的租金、物业升值就是最重要的一种财产性收入。
第四,政府对于房价大涨无法容忍。房价过快上涨不利于行业、市场、经济,尤其不利于民生,所以,我注意到,这次总理报告用了“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来强调政府稳定市场的决心,“坚决”两次态度鲜明。
总之,房地产调控政策总的基调是,希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好的作用,同时兼顾民生,满足自住需求。报告没有提及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物业税的问题。物业税其实用在调控房价上,是误区,我一直这么看,因为物业税可能不仅起不到稳定房价的作用,直接增添老百姓的负担,减少收入,还可能带给商业物业乃至经济过大的负面影响。在征收物业税的问题上应该慎重,全社会充分论证,好好设计,发挥其二次分配功能。
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