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召回如何坏事变好事


    我本来不想再探讨召回这件事儿,尤其是在内资企业开始谋求汽车强国梦的时候。但今天手机报说某品牌因为车身生锈而在北美召回大约10年前生产的车,考虑到这个事情有人又会上纲上线,我就暂时来个预测——我认为该品牌只要小智慧就能把这件坏事变好事,不信我们等着瞧。


  一般车主可能都知道,一辆车过了质保期很多人就不会再回到经销商那里进行车辆的维修保养了,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如此,在全世界都是如此。比如在英国,大约80%的车主都会在质保期之后离开经销商,在美国,通用汽车一度只有20%的保有用户是在授权经销商那里进行维修保养的,中国的数据当然也不乐观。但这并不意味着车主过了质保期就不再花钱了,恰恰相反,任何车的设计几乎都是在质保期内尽可能帮助车主省钱,过了质保期则需要车主花费更多钱,只不过车主开始选择非授权经销商试图花更少的钱。所以,无论是从为车主服务的角度来说,还是从车主那里赚钱的角度来说,厂商如果能让质保期之后的车主再次回到店里,那将带来很多好处。别的不说,仅从完善和更新车主数据库的角度来说,更新后的数据库将确保厂商能够启动后续新产品销售、满意度提升、汽车服务销售等一系列活动。


  如果你认可上面的逻辑,让我们看看这次召回厄尔尼诺吧。对汽车厂商而言,这么大量的车主,其中显然已经有不少是二手车用户,另外一些则是已经离开经销商的车主。这样一次召回将大大有助于厂商“清洗”车主数据库,这是无价的。如果不是召回,你猜猜看让一个车主主动到店里来需要多大的代价?我知道的行情是——在国内需要100元起,在国外,比如在英国,如果你提供的礼品或者服务价值不足50英镑,你很难吸引过了质保期的车主再次回店。但对实施大范围召回的厂商而言,如果其中有很多车主是质保期外的用户,那么这显然很容易变成一次客户忠诚度行动,尤其是这个召回发生在美国这种车主对召回基本习以为常的国家,尤其是当这种召回涵盖的范围如此之广,以至于可以基本完成一次原本不可能完成的客户数据库“清洗”的时候更是如此。


  无论对哪个品牌,如果已经知道召回对品牌的损失不可避免,但无论中外,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的智慧是共通的。所以,别把召回太当回事儿,对车主而言,你的保护自身利益的冲动可能也会帮助厂商进行了一次销售数据库的清理,在这种情况下,你也别为厂商过分担心,他们总能把坏事变好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