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结题工作会
在江南小学顺利召开
2010年4月15日上午,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市教科院、市教育评估院、南岸区教委承办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结题工作会在南岸区江南小学顺利召开。
恰逢江南小学国际象棋文化节,结题会之前,出席会议的领导中国教育报编委总编室主任周飞,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巡视员帅逊,市教委新闻中心主任黎拥宪,重庆市教科院副院长李常明、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南岸区教委副主任朱静萍以及来自市棋院、重庆大学、重庆教育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媒体朋友等都出席了文化节开幕式,国际象棋国际级大师谢军和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章钟也来到了江南小学。江南小学给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份丰盛的特色大餐和快乐时光。
在江南小学国际象棋文化节的浓浓气氛中,由市教委承担的“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结题工作会在江南小学学术报告厅举行。参加结题会的有总课题组主研人员和180余所子课题项目学校,会议邀请了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副院长何跃教授作专题报告,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龚春燕院长主持会议。
结题工作会分为三项议程,一是专家讲座:重庆大学何跃教授从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背景、应处理好的五对关系以及学校文化打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从哲学视角为重庆市特色学校的建设进一步厘清了思路;
何教授的演讲题目是“特色学校的哲学思考”,他分三个部分来阐释。
一是对特色背景的认识。
国际背景。一是全球化基础上的多元文化趋势。非常重要的问题。二是创新教育。学到老才能活到老。创新教育本质上就是个性化教育。载体即特色教育。三是整体思维。20世纪是系统思维世纪。一是整体思维,一是混沌思维。混沌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境界。简单讲宏观无序,微观有序。是有机生态观念。
国内背景。93年国务院出台《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提出应试向素质转变,办出特色。温总理讲话,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回答钱学森之问。幼儿不培养个性,大学很难培养出大师。
二是认识处理好几对矛盾。
1、整体与部分的矛盾。整体大于部分。特色学校建设整体成功决定特色学校建设的成功。部分具有自身不具有的质,整体下的部分一定具有新的质。
2、个性与共性。哲学的角度,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特色建设的独特性即个性,示范性即共性。人无我有是其独特性,规范性合格性即示范性。双重特性缺一不可。均衡全面有个性的教育即特色教育。
3、继承与创新。创新以继承为前提。把历史无形和有形的东西梳理出来。
4、亮点和质量关系。三阶段说,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四阶段说, 项目-------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无论那种说,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不要急功近利。
5、可能与现实。浙江淮河小学的可能性教育,理想教育,精英教育,要有梦想,学校培养学生梦想。海德格尔说,可能性总是比现实更重要。
6、内因与外因。特色学校一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在的学校自身建设的需要,重视软件建设。
三是文化诉求。特色建设整个系统,学校文化起关键作用。成功的标志是否形成独特的文化。简单说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建设的几个层面:核心层理念观念,制度、行为、系统等都以此为载体。大型活动就是行为方式。组织层面影响非常大。这也是特色学校建设最重要的层面。二是群体层面,三是个体层面。江南小学的活动,大人牵小孩入场,小孩就是他们的名片。个体以某种方式完整的表现整体。
文化建设达到什么目的?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人。马克思最经典的表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具体讲,具有完美的人格,聪明愉快尊严的生活。有自己的理想、梦想,内有涵养,外有修养,男孩像绅士,女孩像淑女。
二是特色论坛,来自不同区县各具特色的单位和学校分别就自己区域或学校的特色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与大家分享了自身特色建设的成果,“各有光彩,各有特色”;三是结题工作布置。总课题组龚春燕院长、胡方博士从结题资料的准备、研究报告的撰写、结题形式、特色成果的呈现、宣传和推广等多方面对子课题学校提出了要求,希望各学校一如继往,勇于宣传自己、推广自己,让全社会更多的学校、更多的人了解特色学校、特色教育,达到经验共享、成果共享的效果。
下午3时会议圆满结束。
20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