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这是中国的古训,家喻户晓。但香港证监会偏偏就不信“邪”,不仅将“老虎的屁股”摸了,而且还打了。事实表明,“老虎的屁股”不仅摸得而且打得。
事实是这样的。美国对冲基金“老虎亚洲资产管理公司”(简称“老虎亚洲”)曾被预先通知并获邀参与瑞士银行及苏格兰皇家银行分别于2008年12月31日及2009年1月13日进行的两宗中银股份配售。但作为知情者,“老虎亚洲”在瑞士银行配售中银股份前,沽空1.04亿股中银股份;并在苏格兰皇家银行配售中银股份前,沽出2.56亿股中银股份。香港证监会指证上述中银股份的交易构成内幕交易。为此,香港证监会于4月26日宣布,将对“老虎亚洲”的违规交易行为进行严查。并已向法院申请颁令,禁止“老虎亚洲”在港进行任何证券及衍生品交易,同时还申请冻结“老虎亚洲”一笔总值达860万港元的资产,该数额为“老虎亚洲”涉嫌从内幕交易中所赚利润。
“老虎的屁股”既摸得也打得,香港证监会打击内幕交易的这种做法,无疑值得内地股市学习。它不仅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老虎亚洲”这样的“老虎”基金,在监管面前也没有特权;而且也体现了香港证监会“敢啃硬骨头”的监管作风,为内地股市打击内幕交易行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其实,打击内幕交易也是最近几年内地股市加强监管的一项重点工作。监管部门为此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在最近,中国证监会还公布了两起违规案件行政处罚决定,其中的“佘鑫麒案”就是一起内幕交易案。而且在“佘鑫麒案”中,中国证监会还首次引入了“环境证据”来推定佘鑫麒的内幕交易行为,这是A股市场认定内幕交易行为的一次突破,有利于提高市场监管的效率。
但A股市场在打击内幕交易问题上明显存在着“短板“,那就是查处的一些内幕交易案往往都是一些“小案”,很少有“大案要案”。即便是近年来,查处了几起基金经理“老鼠仓”,在市场上小有影响,但这些“老鼠仓”都被定性为基金经理的“个人行为”,与所在的基金公司无关。也就是说,在最近几年的监管中,A股市场对内幕交易行为的查处,查的都是“小猫”、“小鼠”,至于“老虎的屁股”基本上不曾摸过,更别说“打老虎”了。
是A股市场没有从事内幕交易的“大老虎”吗?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一年又一年,一些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投资基金,往往总能“准确伏击”上市公司高送转,这其中很大的因素就是内幕交易。上周末,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网络上一篇注明来源《经济观察报》题为《神州泰岳三段论:当一个故事接踵又一个故事》的文章称,神州泰岳在一对一路演时,公司相关人员就已经透露了将进行高转送的消息。可以肯定的是,该公司高转送的消息确定被知情者利用了。2月1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网下配售股解禁。当天,28家公司中的绝大多数公司出现下跌甚至是暴跌的走势,但唯有神州泰岳等2~3只股票逆势上涨。有多少机构投资者,有多少投资基金参与了内幕交易,只要监管部门核查一下就不难知道。但监管部门会摸“老虎的屁股”吗?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香港证监会无疑又为内地股市做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