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之下,房价是涨还是跌?
文/赖瀚林
4月份,针对疯狂上涨的房价,“新国十条”楼市新政与系列组合拳强势出台,有如一场强沙尘暴来袭,搅得楼市昏天黑地,莫辨东西。炒房一族和楼市投机者闻声丧胆,落马而逃,全国主要大中城市房地产成交量立马出现高空跳水式下跌,市场迅速转冷。甚至有媒体惊恐喊出:房地产要崩盘了!在此前提下,对房价下跌的强烈心理预期,推动市场进入观望与相持的胶着态势。
但“调控”归“调控”,房价归房价。在成交量下跌的背后,依然是高昂的房价,并呈大幅上涨态势(据统计,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2.8%)。房价并未出现市场预期的大幅下跌的现象。似乎又应证了中国楼市“调控”等于“空调”的舆论观点,市场巳经见惯不惊,开发商稳坐钓鱼台,准备耐心等待风平浪静后再放钓杆。细品“新国十条”及其细则,就会发现,新政出台的目的是打压高房价,抑制炒房与投机性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并期以化解因高房价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比如民生问题、仇富仇官问题等。但从实际效果看,密集的调控政策并没有在调控房价方面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业内普遍的看法,不过是情急之下不得巳而为之的举措。即针对1-3月份以来全国房价疯狂上涨、高烧不退而开出的一剂退烧猛药,但既然只是为了退烧,实际上就只能是治标不能治本。因此这一剂猛药喝下去,烧倒是退了,却伤了内脏。在打压投资客与投机者的同时,却也给刚需消费者放了一刀血。
其中最狠的一招:对于非本地户口者暂停购买第三套以上房贷;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前一条直接封杀投机者和炒房者,一招见血,没什么可说的。但后一条,有点滥杀无辜。这和前不久昆明“拟禁止外来人口无居住证者求职和租房”的“龟腚”一样十分扯淡。这不摆明了是要排外么?很明显,既便你是有实力第一次购房的主儿,你也不一定能提供上述两种证明。比如你刚好处在职业调整的空档期,比如你刚好是不买社保的人或社保续期断档。但是你娃娃要读书,该死的学校和教育局非要抓住户口问题歧视你娃娃,否则你就得交高额的建校费,当旁听生。没有城市户口,考大学时你娃娃还得回原籍地去考,不买房行吗?再贵也要买,那是咬破了舌头自个儿把血吞下去。要对炒房者和投机者斩草除根还不简单,课以房产重税、不行就实行10年内禁止出售转让、再加上资产闲置税、提高转让经营税。不让买房就不让买吧,干嘛与那个劳什子社保扯在一起,裘大爷似的。Chengdu有更毒的一招,即便你能提供上述证明还不行,你得还自我举证你没有“第一套房”,否则银行不给你贷款。而要自证清白,就得要当地房管局戳一个大红的印,这不是扯淡吗,你以为房管局是你家开的索?你以为房管局局长是雷锋索?不信你去试试?喊他大爷看行不?
暂停第三套以上房贷,那就停吧,爱杂折腾就杂折腾去。去你的狗屁纳税证明和社保证明,一次性付款行不?笔者曾亲见过一个煤老板买下整三层的甲级写字楼,四千多万元的现款交易,眼睛都不眨一下,我看这些新政细则,没有一条是可以约束他的。所以这些貌似强大的调控新政,拳拳都打在普遍老百姓身上,这不摆明了是和穷人过不去吗?面对二套房标准和第二套以上1.1倍的高利率成本,就像一道紧箍咒,让很多真正需要购房者不得不望而却步。这就是“新国十条”的调控效果。
说了政策,再来说房价。新政实施以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出现暴跌,销售额普遍下滑。这表明目前市场已进入观望和相持的调整阶段;但另一方面,房价却不跌反涨,暗暗的较着劲。大量的开发商似乎不差钱,采取不抛盘,不拿地策略,反正一句话,还“扛得住”。在量跌价涨的背后,说明房价的多空双方已陷入博弈状态。因此在新政重拳之下,短期投资客会迅速撤离市场。这是导致市场迅速转冷的主要原因,从另一方面又说明了目前房地产市场仍然是投资需求主导的市场。所以短期内,这种博弈还会持续,短则三五月,长则一年。
从目前来看,期待房价下跌并不现实,这并不由市场说了算,乃是由市长说了算。一方面,笔者认为调控细则并不能真正打压投机者(有钱才去投资,没钱只能干瞪眼,所以新国十条细则属于一棒子打死,管你是苍蝇还是蜜蜂),大量的炒房资金,在重拳之下要么大面积撤退,要么适时而动,持现款入市。因此只要你是现款交易,调控政策就是一堆废纸(不要提那个交易税,九牛一毛,算个球;房产税?远着呢,中央说近三年不会出台)。另一方面,开发商不买地,政府就没有财政,房价不涨,地就卖不出好价钱,这道理不用说出来,潜规则着呢。既然真正刚需也难买到房,你降价也是枉然,那就看谁能耗呗。这就是房价不跌反涨的主观原因,开发商不是傻子。所以不论是开发商,还是地方政府,都不会希望房价下跌。况且投资需求撤市后,岸上仍有庞大的刚需在持币观望,只要政策的栅栏有丝毫松动,这些观望者就会蜂涌而上,跳进楼市。
虽然中央一再呼吁要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管理层总有办法使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据报道,前不久上海房管局对多个高价楼盘“故意暂缓预售证发放,令其不能入市销售”。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这些高价楼盘上市后对最终统计意义上的成交均价产生拉升效应,而掩盖调控效果。却最终导致该楼盘价格大涨,开发商“被捂盘”,购房者“被宰割”。虽然中央摆出一副“不按住房价绝不收手”的姿态,并且在调控政策上留有很多后手,但这些都是虚张声势,房价该涨还得涨。
其次从经GDP需求来看,虽然2009年房地产投资只占GDP比重10%,但从产业链来看,房地产投资对其它相关产业经济提升的贡献却高达60%,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打压房价”绝不
是地方政府的真实目的。目前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正面临一个普遍性困难,那就是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困难,各地普遍反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地方政府都哭穷呢。而这地方财政,该由谁来
支撑?土地财政!房价拉动!傻子都知道。你说,房价能跌吗?傻子都知道。(《川商》杂志首发)
近期博文: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