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去年“温和”之势,热钱开始卷土重来。
根据残差法计算出来的2005~2009年热钱流入规模,分别为650亿、1086亿、547亿、1846亿、695亿美元,。而今年一季度热钱流入规模已超过去年全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新增外汇占款达7477.61亿元,相当于1095.32亿美元 (按1美元=6.8269元人民币计,下同)。按残差法计算热钱得出一季度热钱规模为715亿美元,已超出了2009年全年的695亿美元。
为什么热钱能大举进入境内?原因在于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无法识别那笔单子是“热钱”,即使搞一次专项治理,也只能查出十几亿的热钱规模。“热钱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但它确确实实在我们身边,一旦突然消失,呼吸就产生困难”,这就是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那么热钱为什么要进入中国经济体系?追求人民币升值可能是一方面的考虑。自从2005年7月21日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只有20%,年升值不过3%,这和银行定期利息差不多,所以热钱进入中国经济体系并不全是为人民币升值而来,追求人民币资产的暴利(近5年以来,一线城市房价升值3-4倍)是它的主要目的。当然,热钱并不全是通过购买不动产物业实现赢利,还可通过从一级和二级市场吸纳房地产上市公司、商业银行筹码,通过私募基金参股房地产公司等形式实现赢利。
本人认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上一轮国内房地产调控,部分热钱已经退出了不动产市场,甚至退出了大陆(2009年的热钱规模创5年最低),据本人了解,上一轮很多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和房企“对赌协议”中失利。
本次热钱卷土重来,并且已经趴在人民币帐户上,等待“抄底”的机会。但是,业内人士不要天真地指望热钱会在“山腰”进行抄底,热钱一定会“搭乘”房地产调控而主动“做空中国楼市”,不仅能够大获渔利,还可以把大量刚需业主(以工资阶层和中产阶级为主)悬在高空,沦为真正的“负资产”,那么这不仅是中国楼市的悲哀,也是中国的悲哀:一则普通工薪者没有能力买房,二则买了房的中产阶层变成了“负资产”,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增,或许不是金融危机那么简单。
有人认为以上是天方夜漫,如果联想到“美国两房”突然退市,中国 亿“两房”债券损失殆尽,美国其实给全世界,包括中国一个信号,那就是“任何房地产企业”都会倒背,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做空中国楼市”。中国这一仗赔了夫人又折兵。。。
以上分析或许是温总理所说的“两难”的另一种解读!
地产少壮派论坛”依托于中国首部房地产脱口秀节目-地产三人行,由王智中、顾彤、夏亚三位房地产资深人士发起,本着“价值中立、趋势为王”的市场理念,以期打造“中国永不落幕的地产盛会”。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