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清理“囤房囤地”成当前政治任务


谢逸枫:清理“囤房囤地”成当前政治任务

  囤地收益好过卖楼,是开发商不愿盖房的主要原因,政策法规缺失及执行失位,则为这一行为提供了方便之门。而随着亚运会停工期的逐渐到来,这当中的大部分地块还将至少“沉睡”到明年。开发商用付出比普通用地更高昂的代价获得“地王”,当然不仅为了吸引眼球这么简单,其目的是希望能够在盖好房子后变成“楼王”,至少在利润上不输给普通项目,不过事实却与期盼存在出入。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8月19日在北京说,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今年加大对房地产专项整治和清理力度,从今年3月至7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工作,集中力量清理查处不及时开发建设囤地炒地、违反法律法规闲置土地、保障性住房用地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用途和性质等突出问题。截至5月底,全国共上报房地产违法违规用地3070宗,面积约18.84万亩。其中,闲置土地2815宗,面积16.95万亩,分别占上报总宗数和面积的91.69%和90%;保障性住房用地改变用途宗数92宗,面积1257.85亩,分别占上报总宗数和面积的3%和0.67%。

  据介绍,从闲置土地分布来说,东部地区数量较多,分别占上报总宗数和面积的62.24%和62.46%。从闲置时间上看,闲置5年以下的地块1354宗,占闲置土地总数的48%;闲置时间5年以上的地块875宗,占31%;闲置时间较长,但合同中未约定具体开工时间的地块586宗,占21%。随着闲置土地成为房地产用地违法违规的主要问题,土地闲置“政府原因”比例大、查处难、结案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房地产用地,部分积案、难案得到了有效处理,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房地产用地市场秩序得以进一步规范。

  何为“地王”?房地产业界一直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在此次专题当中,黄金楼市确定了地王的四大标准:即楼面地价或总价刷新过当年区域最高值、中心城区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近郊区域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出让时产生相当大的市场影响力。只要符合其中一个条件,就被视作地王。

  多数“地王”没法变成住宅产品进入市场,政策执行不够严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如其中一退回的地块,罚没的价格只有1.3亿元,仅为其41亿元出让总价的3%左右,而根据相关法规条款,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最高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的土地闲置费。如果能够从严执行,罚款金额应该超过8亿元。

  政府并不愿损失可观的土地出让金,但极有可能延长了恒大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时限。该地块已经退还给了国土局。恒大因该地块而被带上"闲置地王"的帽子,应该受了不少“委屈”。恒大董事长许家印曾表示,"由于广州市政府需要把员村打造成珠江新城和琶洲商务圈的延伸,更改了员村规划,需要将绢麻厂地块转做商业或其他用途,因此这件事不算政府违约,也不算恒大违约。"而夏海钧也表示,闲置土地中,并没有恒大的地块,因为公司全国的土地都在动工。

  在房价上涨的背景下,广州重拳打击闲置土地,2009年全年就收回16宗闲置用地。2009年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收回闲置土地12宗,面积共41.3017公顷,注销用地批准文件4宗,面积共2.0976公顷。2009年颁布的《广州市闲置土地处理办法(修订草案)》首度明确将对闲置土地征收增值地价,引起各界关注。例如广州某地块原先出让时地价仅1000万元,而闲置数年后经重新评估,地价涨至6000万元,那么,开发商需要补交中间的5000万元。

  广州闲置用地主要集中在花都、番禺,市中心比较少。花都、番禺在撤县之前出让的土地非常便宜,当时经济和房地产业都没有发展起来,几十元/平方米、几百元/平方米都有,地价是按照占地面积计算的。而随着地价的升值,在现在的土地拍卖市场上,花都、番禺等地的地价涨至数千元/平方米,而且是按照建筑面积来计算的。照此计算,其中增值地价将非常可观。一旦新政实施,该地块被认定是闲置用地的,首先要补交的增值地价,可能就是原来地价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广州从2010年3月份开始,开展了闲置土地的清查行动。在此次清查行动中,广州发现了200宗左右的土地涉嫌闲置,不过还需要最终认定具体原因,再作处罚。到2010年广州至今已累计收回闲置土地近27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类闲置土地近11平方公里,是全国处置闲置土地最严厉、收回闲置土地最多的城市之一。至此,广州两年前出让的“地王”大部分不得“善终”,或被收回重拍,或转作他用,一轮地产盛宴惨淡收场。

  2009年底将至,中央陆续出台多个政策要求"严打"囤地,各地政府的态度有了迅速的转变。上周,上海、南京、江苏等地均出台了新的楼市政策,对土地利用、囤地均有涉及。广州市政府酝酿出台的《广州市闲置土地处理办法》显然也是下定了决心严惩闲置土地行为。

  2009年8月,广州市政府开始高调处理闲置土地,对"地王晒太阳"的打击行动更是备受业界关注。根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当时的回应,广州有五块"地王"将在9月前作出分类处理,本以为没有下文的绢麻厂地王项目,最终出现在广州国土房管局曝光的闲置地王名单里。只要是没有按照土地出让合同如期开发的,就将被认定是闲置用地,不是到时只请几个工人挖一点土就算动工的,而是其建设投资要超过其预算的1/4以上,才不算闲置"。"

  2009年8月10日,广州国土房管局首次披露在2007年第三季度至2008年初出让的地块中,有5宗高地价用地尚未动工开发,且欠缴土地出让金。广州开发区原中莱地王,在中莱缴纳8000万罚金之后,2009年重新拍卖再次成为地王。金地在番禺的地块,因为政府在环保方面的考虑,不能及时交地,,目前已经退还金地集团保证金,重新收回。

  保利地产在金沙洲的地块、富力在白云区云祥路的地块,目前已经在续建。被查处的地块,一是天河绢麻厂“地王”。2008年初出让,开发商以41亿元拍下,楼面地价高达 13016元/平方米;没收出让金1.3亿元。二是金沙洲B3702A06地块。2007年出让,开发商以 21亿元拿下,楼面地价高达7935元/平方米;没收出让金4亿元。三是番禺中心城区南区一地块。2007 年出让;被罚2170万元。

  2010年1月4日恒大广州地王被收回,1.3亿保证金被没收。2008年1月,恒大以41亿元的天价竞得广州天河地王--员村绢麻厂地块。但随即而来的愁云笼罩着房地产市场,此后的两年间,有关绢麻厂地块停工、“晒太阳”的各种传言一直纷纷扰扰,未得间断。

  2010年02月24日cctv报道,广州27块地王24块晒太阳(2009.7.27)。广州这24块批而未用的地王,土地总面积共121.4万平方米,可建筑面积为232.4万平方米,规模接近2008年广州市的住宅用地总出让量。一方面用地指标紧张,另一方面大量土地批出去以后开发缓慢,没有形成投资量,这已经成为了一对越来越严重的矛盾。而广州近日就爆出该市2007年批出的27块区域地王,竟有24块尚未开工或者未售。

  地王们怎么会变成闲置的荒地?有的土地已被铁皮墙包围起来,大门门口杂草丛生,看起来很少有人光顾,有的连办公场所堆放的东西都是物业公司的。2007年是广州住宅用地最活跃的一年。全市总共成交住宅用地50余宗,其中27块地的地价因为一次次刷新了区域地价的新高,被冠以地王的称号。然而买地的热潮却并没有反映到2009年的楼市上,截止目前,27块地王居然有24宗地没有开发或者没有销售。

  2010年4月29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宣布注销三幅土地出让合同,并罚没5.5亿元土地出让金。这三幅土地正是广州在2007年和2008年房价暴涨时期高价卖出的“地王”,去年就曝光闲置未开发,但一直没有被处理。

  2010年5月21日媒体报道,广州6年制造44地王,34块没卖楼,19块晒太阳。走访广州历年“地王”,得出的结果更令人吃惊:8·13以来,全市44块“地王”居然有34块还没有变成住宅上市,占地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是去年全年土地出让总量的1.5倍。在这当中,从来就没有动工建设的“晒太阳”地块共计19块,占地面积达2平方公里。

  自2004年“8·31大限”至2009年12月31日,广州楼市先后出让过136块商住用地,当中共有44块获得过“地王”称号,总占地面积高达463.5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达到1311.25万平方米,涉及土地出让金额高达612.64亿元。到目前为止,没能够变成商品住宅产品上市销售的“地王”还有34个之多,总占地面积高达434.35万平方米,规模相当于四分之三个珠江新城,未上市“地王”相当四分之三个CBD。

  在所有未上市的“地王”当中,一直没有开工建设的达到19块,这些“晒太阳”地块当中有14块在2008年5月之前便完成出让。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相关条款规定,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将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而实际上政府部门迄今对外公布的已罚款并没收的“地王”仅有4块,另外还有纺织路1号和德政南路40-46号地块规划改为城市绿地。

  正在建设中的“地王”共有15块,既有种鸡场这种拿地将近5年仍处于建设之中的“慢热型”,也有凯德置地金沙洲地块这类仅举办开工仪式便无下文的“蛰伏型”,还有南堤二马路36-40号项目这类马上可以入市销售的“蓄势待发型”。如果按照区域划分,未上市“地王”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是白云区,共计9块之多,其中有6块位于金沙洲区域。其次是越秀和荔湾组成的老城区,共有7块“地王”未见登场亮相。番禺以6块的数据位列第三,其未上市“地王”主要分布在番禺城南中心地段和大学城板块。
 
  2010年6月22日广州被回收地王推迟出让。“二嫁”婚期临近,市国土房管局网站上却出现一条补充公告“现因故暂缓出让白云区金沙洲B3702A-06地块,其他两宗地的出让照常进行”。原定于6月29日“二嫁”的金沙洲原地王B3702A-06地块,因故暂缓出让。主要是考虑到收回的“地王”要统一一起出让,避免引起争议。比如,现在出让的土地和10月份出让的土地可能面临不一样的市场环境。

  至于再推出的日期,现在也不能确定。由于地王的定义很不清晰,收回的地王到底是哪些并不明确,包括绢麻厂地块和番禺地王地块。其中,广州天河员村绢麻厂地块2008年1月以41亿元拍出,现已被没收1.3亿元土地出让保证金。番禺地王——番禺区中心城区南区4-2地块,此前因政府在环保方面的考虑不能及时交地,已退还保证金重新收回。

  2010年7月22日讯 国土部正联手银监会对全国1463宗闲置土地进行秘密清查后,在这1436宗地中,广州约有54宗,用地面积接近192公顷,总出让金额约5.87亿。这54宗闲置土地中,6成以上都是住宅用地,最大的地块占地面积接近25公顷,用地单位中不乏大集团和本地知名房企。

  2010年7月26日天河宅地闲置13年,周边楼价涨4倍。今年5月,广州国土局登出该地块的股权转让公告。公告显示,该地块的使用权面积为191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3697平方米。土地使用权人——广东电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拟转让其所占有的99%份额,对应的建筑面积为102661平方米,挂牌转让起始价为人民币2.5373亿元,折合楼面地价2472元/平方米。6月11日,广州某大开发商以底价竞得该地块的99%份额,最终获得该地块100%的权益。

  挂牌资料显示,该地块曾于2005年11月22日被广州国土局以穗国土闲认(2005)16号《闲置土地认定通知书》列入闲置土地。经开发商努力,于2007年7月3日,广州国土局以穗国土建用函(2007)90号文《关于同意延长<建设用地批准书>有效期的函》,同意将该项目《建设用地批准书》延长有效期至2008年7月3日止。但在最后期限,开发商仍未完成该项目开发的前期手续。

  2008年9月12日,广州国土局发出《闲置土地听证通知书》,拟报广州市政府收回该项目用地的使用权。2009年5月,广州国土局发函表示,因两单位至今仍未按规定开发建设,该局已与用地单位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变更协议》,重新约定动工开发期限并变更用地单位。因此,该局同意上述《建设用地批准书》延长有效期至2010年7月28日止,也就是必须在2010年7月28日前进入实质性动工开发。但截至7月23日,仍未发现任何动工迹象。

  该地块的土地出让合同编号为穗国土出合(1997)第46号,用地性质为住宅用地,土地合同签订时间为1997年2月,约定开工时间为1998年2月,约定竣工时间为2001年2月。这块地居然一直空了13年,不声不响的见证了周边楼价从4000元/平方米到2万元/平方米的飞跃。在今年6月,该地块刚刚完成了股权转让交易,根据有关协议,开发商必须在2010年7月28日(也就是明天)前进入实质性动工开发。否则,473万元的履约保证金就将转为违约金被没收,土地也可能被无偿收回。不远处,信华花园二期——华景里项目工地正热火朝天,售价将达2万元/平方米。13年前,华景新城的楼价也不过4000多元/平方米的水平。

  2010年7月27日广州CBD靓地闲置12年,开发商获利11亿再改规划。继在今年3月,名震一时的越秀城建珠江新城地王修改规划拔高56米后,4月份,另一幅珠江新城靓地L2申请调整规划,但比起新地王更“狠”的是,此次L2地块申请由最高100米调整到208米,高度拔高一倍,引起业界质疑。这幅项目名为“瀚御”的地块由于合同纠纷烂尾8年,随后继续闲置四年,直至今年4月份现任开发商才提出修改规划将项目拔高一倍。

  这幅“沉睡”了12年的CBD靓地已经被列入国土部与银监会清查的1457宗闲置土地“黑名单”中。作为珠江新城为数不多尚未开发的住宅靓地,该地块为何“沉睡”12年之久?更令人疑惑的是,12年过后地块早已升值逾11倍,开发商此时却申请修改规划拔高一倍,这种“狮子开大口”的行为最终会否成行?资料显示,这幅珠江新城L2用地位于珠江新城花城大道南侧、海明路北侧的地块。乘坐地铁至猎德站C出口,步行约600米便找到该地块。

  外墙内的珠江新城L2用地依旧为一遍荒地,地块杂草丛生尚未整平,仅仅建起了两栋活动板房。但项目北面正望珠江公园全景,南面可望临江大道、珠江美景,地块附近分别有凯旋新世界等豪宅项目,邻近地铁站、公交站以及猎德大桥,地理极其优越。根据国土部名单上显示,珠江新城L2地块开发权于1997年12月18日由现任开发商获得,合同约定开工时间为2000年12月18日,约定竣工时间为2001年12月18日,为何12年过去,这块珠江新城靓地仍在“晒太阳”?

  从珠江实业年报获悉,早在1998年,现任开发商与珠江实业拟合作开发珠江新城L2、L3-1、L3-2三个地块,按照规定,珠江实业将为此支付3.35亿元,当时约定该开发商先完成珠实对该项目的加名手续,然后于1999年年底前完成退出该项目的合作手续,由珠江实业成为该项目唯一的土地使用经营者,但是该开发商在完成上述项目的《建设用地批准书》及《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加名手续并在珠江实业支付1.85亿元后,一直没有完成退出该项目的手续。

  经过接近8年的法律纠纷,直至2006年1月,珠江实业与现任开发商达成和解,合作开发变更为珠江实业开发L3-1、L3-2地块,该开发商则开发L2地块,珠实补地块合作款约3500万元及补偿650万元。至此,现任开发商正式获得珠江新城L2地块的使用权。在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网站上获悉,现任开发商曾于2007年8月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其规定的建设工期为2007年8月-2009年8月。

  但直至今年7月,珠江新城L2地块依然为平地一块。但与此同时,由珠江实业取得的“兄弟”项目珠江新城L3-1、L3-3地块早于2009年动工,这个暂名为渔民新村的项目建好后将是13栋5层高共26套叠加别墅及5栋一梯二户45层的高层建筑,记者发现其别墅项目主体已经接近完工,预计最快在今年发售。更令人不解的是,这块黄金地块在“烂尾”接近12年后,今年4月现任开发商再度提出申请调整规划,拟将建筑主体高度由不大于100米调整到不大于208米,并调整地块内5米宽规划路走向,这意味着该开发商意图将该地块“拔高”一倍。

  扣除珠江实业支付的地价款与补偿,现任开发商实际只花1.085亿元便获得该地开发权,按照原规划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计算,楼面地价仅为1356元/平方米,但如今珠江新城地王价格已经达到15324元/平方米,以此计算,珠江新城L2地块仅仅是土地增值便接近11倍,开发商尚未动工获利接近11.2亿元。更甚者,现任开发商申请将建筑主体高度“拔高”一倍如成行,更高的高度意味着更高的产品售价,现时地块附近的方圆月岛均价接近28000元/平方米,按照该地块原规划的城市低密度高尚住宅,售价预料至少将持平。

  2010年8月3日国企越秀城建被曝天河"圈地",五年不开发。“天河区林乐路口,荟雅苑小区内有块很大的闲置工地。开工时间2005年,竣工日期2006年4月29日。4年多了,现在还是平地一大块”。该地块是越秀城建所有,项目名为亚太世纪广场。“2005年,在城建拿下西塔后,这个项目就停工了,至今仍只完成基础工程”。

  该爆料网友称:“天河区林乐路口,荟雅苑小区内有块很大的闲置工地(中信旁边的旺地啊!)。上面写着规划许可证‘规2005211号’,施工许可证‘440101200510240101’ ,开工时间2005年,竣工日期2006年4月29日。4年多了,现在还是平地一大块。”按照《广州市闲置土地处理办法》,“这块地绝对是闲置土地”,而城建也难以摆脱囤地嫌疑,“国企囤地这么多年都没事,民营开发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这种负面示范效应将造成极恶劣的影响,有关部门应该从严查处,以正视听”。

  该地块位于林乐路口,南面隔天河北路正对着体育中心,西面则是广州地标之一的中信广场,北面是天河北成熟高档小区荟雅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项目四周围着围墙,大门紧闭,铁门上已锈迹斑斑。透过门缝可见到,工地内仍是一片平地,并无任何动工迹象。围墙上的工程建设公告显示,该地块占地面积为35701平方米,将建53层商业、办公楼和28层酒店,施工许可有效期从2005年10月24日至2006年4月29日止。

  越秀城建最早披露这个项目的信息是在2005年8月。当时该公司正计划在项目中引入广州第一家索菲特大酒店。按照计划,这个名为亚太世纪广场的项目于2004年12月正式动工,酒店部分计划在2007年底投入使用。根据《广州市闲置土地处理办法》,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用地面积占应当动工开发建设总用地面积不足1/3或者已建设投资额(不含土地取得成本)占总建设投资额(不含土地取得成本)不足25%,且非因不可抗力、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为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便可认定为闲置土地。

  在业内,亚太世纪广场的停工原因有多个传闻版本:1,和施工单位有纠纷。2,荟雅苑业主反对在小区内建高层建筑。3,资金问题,城建在拿下西塔后无力再支撑另一个商业项目。4,城建内部原因,涉及前董事长李飞。资金压力是城建停建亚太世纪广场的主要原因。“停工的时间,恰好是拿下西塔后。众所周知,西塔是个体量相当大的商业项目,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5-6年能招满租已经是很理想的状态。在那之前,城建必须从其他地方抽调资金维持项目的运营。当时正处于建设期的亚太世纪广场同样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而且短期内产生不了回报,停工也并非不可理解。

  2010年8月11日广州越秀城建再曝海珠囤地数年,老牌国企成囤地大户。越秀城建在海珠区南田路拥有一副住宅地闲置多年。近年来越秀城建拿地可谓“大手笔”,但在大手“吞地”的同时,这家广州老牌国企不忘“囤地”行为也备受质疑。继早前被曝在广州中信广场东边一副中心商业靓地闲置五年后,越秀城建在海珠区南田路拥有一副住宅地闲置多年,直到最近才开始动工,无论是何种原因闲置,越秀城建仅仅从土地增值便获利丰厚。

  在海珠区南田路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面,有一副并不起眼的住宅地在沉睡多年后开始动工,地块左侧邻近海珠区主干道宝岗大道,右侧邻近海珠区著名的万国广场,地块邻近公交站与地铁站,地理位置极其优异。目前工地已经进入基坑工程阶段,巨型吊臂车也在如火如荼地工作,工地大门旁的《广州市余泥渣土排放证》发现,该工地余泥渣土排放有效期为2010年3月9日至2012年7月8日,这意味着项目最快也要在2012年才能落成。

  该项目分别为两栋11层的住宅楼、两层地下停车场以及3栋4层的公建配套楼,总建筑面积为22111平方米,工程总造价为4848万元,约定竣工时间为2012年7月8日,在海珠区可谓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型盘”。关于该地块的资料少之又少,仅能从零散的新闻中获悉,早在2003年越秀城建便在洽谈收购这幅南田路的小型地块,2006年新闻报道越秀城建已经获得该地块使用权,并且就该地块进行前期的调研和规划工作。

  如果以此计算,这幅南田路住宅地闲置时间至少达4年。2005年上半年广州十区商品房售价约为5063元/平方米,但截止2010年十区成交均价便达到11829元/平方米,其中海珠区均价更高达15722元/平方米。无论是何种原因闲置,在几年的“晒太阳”时间,越秀城建仅仅从土地增值便获利丰厚。

  如果该地块是通过划拔方式获得,那么土地成本比起公开出让还要低得多,目前海珠区宝岗大道附近在售楼盘均价在15000元/平方米以上,南田路项目落成后售价并不会低于这个水平,越秀城建的获利空间可谓大得惊人。至于该地块为何没有被列入广州市54宗闲置土地名单中,上述人士暗示,众所周知,越秀城建拥有浓厚的地方政府背景,政府部门对其“关照”自然更多,这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值得一提的是,越秀城建旗下的上市公司越秀地产(0123.hk)投资者关系总监夏恒良在今年6月的越秀地产股东会上表示,今年可用作增添土地储备的资金达到200亿元,但在大手“吞地”的同时,这家广州老牌国企多次出现“囤地”行为也备受质疑。

  2010年8月17日,广州市国土部门对广州54块闲置地进行处理,其中33块限期动工,作出限期一年内动工,如果再不动工将要求开发商交高额保证金。12块地拟建保障房。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昨日详细回应了闲置地问题。据介绍,这次披露的54宗闲置土地中,住宅用地(含纯住宅或商业、住宅综合用地)共30宗、用地面积110公顷。绝大部分土地闲置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原因交错影响的结果,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闲置土地处置的难度。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新闻发言人17指出,广州市上世纪90年代出让的“生地”,用地单位在取得相关批文后实施拆迁,但因拆迁户较多,拆迁及回迁面积较大,拆迁难度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块的开发。闲置地成因,一是因企业资金实力不足、合作单位之间存在纠纷等自身原因无法动工。二是存在司法查封,企业暂无法对地块实施开发。三是存在规划调整、控制未稳定、市政道路建设占用等政府因素影响。四是存在拆迁补偿未完毕等遗留问题,目前暂无法实施动工。

  此次披露的54宗闲置土地,已有33宗用地按《广州市闲置土地处理办法》的规定作出限期开发处置,已收取土地闲置费3325万元,其中2宗用地经处置后已动工开发,剩余用地目前正在办理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等动工前期手续。其余未作出处置的21宗用地,绝大部分属于司法查封、规划调整等非企业原因造成闲置,现正进一步研究确定稳妥处置方式。如越秀区东华西路以南、东濠涌永胜西以东地段二期地块已由司法机关拍卖,并确定新的有实力开发企业。

  33宗限期一年内动工开发的地块中,如果再不动工将要求开发商交高额保证金。据介绍,对批准延期的项目,广州将通过签订协议,征收相当于土地价款20%的履约保证金或由用地单位提供银行出具的履约保函。

  市国土房管局昨日还通报,历年来广州通过收回闲置土地或注销用地批文的方式处置闲置土地共1389宗,面积约26.5平方公里。对于符合条件的,以延长动工开发时间的方式作出处置,累计收取土地闲置费达1 .3亿元。54宗闲置土地中,住宅用地共30宗、用地面积110万平方米;商服用地20宗、用地面积55万平方米;公建配套等其他项目用地4宗、用地面积14.5万平方米。

  随着超过半数的闲置土地已经限期开发、即将动工,可望为不同区域带来新的住宅供应。同时,广州将12宗、面积61.5公顷的已收回闲置土地用作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 市国土局表示,目前,广州市建设用地供后监管工作已转入动态实时监控阶段,土地出让后,将对宗地开发建设实行跟踪监管。并通过推行“阳光用地”工程等措施严格防范和打击擅改规划用途、闲置土地等违法违规行为。

  2010年8月19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召开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工作新闻通气会。国土资源部召开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工作新闻通气会,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开展查处各类违法用地2208宗。其中,闲置土地2044宗,面积12.35万亩;别墅用地74宗,面积7836亩;保障性住房用地改变性质83宗,面积943亩。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廖永林司长表示,各地上报的2815宗闲置土地中,因毛地出让拆迁难、调整规划等政府和客观原因造成闲置的约占六成以上。

  从清理数据来看,在各类房地产违法违规用地中,闲置土地成为房地产用地违法违规的主要问题。各地上报的2815宗闲置土地中,因毛地出让拆迁难、调整规划等政府和客观原因造成闲置的约占六成以上。

  从闲置土地分布来说,东部地区数量较多,分别占上报总宗数和面积的62.24%和62.46%。从闲置时间上看,闲置5年以下的地块1354宗,占闲置土地总数的48%;闲置时间5年以上的地块共875宗,占31%;闲置时间较长,但合同中未约定具体开工时间的地块586宗,占21%。

  清理闲置土地刻不容缓,政府责任不能“闲置”。在某种意义上,在土地“晒太阳”现象得到更多的重视之后,房屋空置率畸高是另一个不能被“闲置”的问题。清理闲置土地,其意义在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并能增加有效供给,而降低房屋空置率,则是从抑制不合理需求出发,两者出发点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有助于实现楼市供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