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国企春秋新论语26


 

  管理之现象与事端5 泾渭级别

 

  曾有一位国企职工讲过一件有着切肤之痛的事:
  有一天,因为直接领导自己的“头”外出,一件外协公务又需要急办,于是他主动考虑好方案,直接去找分管的副厂级领导请示。本来一件好事,却遭到副厂级领导的严厉训斥:谁叫你来的?你能直接来找我吗?你不懂程序吗?让你的领导来找我!
  那位办事员解释说,领导不在厂,时间又紧急,所以直接来反映啊。
  副厂级领导更火:急不急关你什么事?再急也得你的领导来,你不懂程序,无组织无纪律!
  于是,那位办事员悻悻而去,那件事自然也就没人再管,无非企业后来多花点钱就是了。

  无独有偶,有家企业的一个处长带着办事员去向公司高管汇报工作,处长让办事员作专业汇报,办事员在进行专业分析中提到还有一处困难时,高管打断了他的话。高管说,别说了,你的领导还没说有困难,你讲什么困难!办事员很尴尬,不好再说什么了,就让处长说,处长为难了,处长因为不懂这个专业而什么也说不出来。
  这次汇报的场面无须再述,只知道后来那位办事员因年龄原因被坚决终止工作了,他负责的那项业务也无人接手,许多珍贵的甚至唯一的专业工作资料和许多事关企业法律平安的凭据,只好含泪焚之。期间,虽有同僚力谏高层留用,然高层答复必须终止此人工作!至于那项业务,企业高层决定亲自出马,不惜花重金花时间从头再来。还放言道:手中资源滚滚,还有办不成的事?就不信离开他不行。

  一级对一级负责本无贬义,一级带一级亦属常理,党风责任制就是一级对一级负责。但在许多国企中僵化了这种程序关系,以至使得级别成了权力、地位、威严的象征。真不知遇到紧急事件级别链接又断裂时,这紧急事件该怎么处理,难道眼睁睁看着发生灾祸造成损失?

  进入21世纪了,有的现代化企业却像封建时代的旧王国,君君臣臣民民,迈过锅头不可上炕,级别成了雷池不可逾越一步。有些企业高管在常此以往中,沉湎于高高在上而不深入基层了,距离普通职工越来越远,身边唯有的是那几个常见的属僚,意见也多顺耳;职工也不认识自己企业的领导了,常有“他是个干啥的”一说。

  不要以为这是杜撰故事,这是国企中常见的现实!企业的职工来自五湖四海,云聚一起共事国企,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职工主动关心企业也是一番热心肠,当领导的不少也是从职工中提起来的,摆什么官的架子!要知道,越摆架子,职工会越不买账!然而这种封建士大夫的级别意识就像一种幽灵,长期在现代国企中游荡,这不能不说是管理制度的悲哀,也不能不说是有些国企高管的素质确实低下!

  建设和谐社会,从建设和谐企业做起。“和谐”二字体现着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说的意义,更体现着团结谋事、团结共事、团结起来把事干好的意义。共建共享才是硬道理!现在面对着经济发展的许多困难,面对着国际国内时代的动荡,面对着不时发生的震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面对着民生建设的各种艰难任务,需要上下同心共渡难关,国企高管能不能少讲一点级别界限,多讲一点广言纳谏?

  国务院作决策还请企业进中南海直接征求意见,企业中的高管直接听到最基层职工群众的意见,有什么不好?全国人大开会,还通过网络公开听取全国大众的民意,一个企业就那么泾渭级别按部就班吗?

  究其原因,大概与企业高管的本人素质基础差有关,也和久坐高位养得官味太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