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国美“陈黄言和”的可能性


 

即将启程飞往香港面见投资者之前,邹晓春终于浮出水面,面见本刊记者。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他是黄光裕一方的舆情战的“幕后指挥”。
邹来晚了。
在半个月前,陈晓就飞往香港,面见了一轮投资者,然后率国美电器高管奔赴海外路演,9月中旬才会返回北京。9月8日晚,国美方面称,已获42%股份的机构投资者支持。期间,国美电器还宣布,9月份将新开门店70家,以实际行动回应大股东方面的质疑。
不过,这并不妨碍邹晓春的雄心。在黄光裕2008年11月被警方带走后,外界一直紧盯国美,却忽略了中关村。彼时,“空降”中关村“救火”的,正是此君。中关村同样面临着莫大的危机,甚至比国美电器“还要差”。邹说,自己逐一去同银行等的方面沟通,他问对方:“中关村是不是在变好?在我们没有重组之前他是一个什么状态,我们2007年是不是让他变好了一些?”邹有信心把中关村变得再好些,但他需要对方给出时间、机会,而不是忙于逼债,最终令矛盾集中爆发。
那段经历,给了邹很大的信心。
更让大股东方面信心倍增的,是杜鹃女士8月底获得假释。这无异于大股东方面的一针“强心剂”。其巧合,其设计,其时机选择,几乎都恰到好处。

不过,综合此间的诸多报道,以及传闻,得出一个“棋至中盘”的结论,甚至都非常困难。外界看到的是:你来我往的一轮又一轮发难、攻击。很难说,谁比谁更理性。
这说明了什么?只能说双方旗鼓相当、难分仲伯。当然,这并不排除双方手中没有亮出的“底牌”,及“一招制敌”的暗器。
而且,我们向大股东方面求证:即使9·28投票陈晓胜出,黄光裕是不是仍可再次提请召开特别股东大会的动议?对方予以肯定。那将注定着又一场旷日持久的征战。
我们也向国美电器方面求证:如果陈晓胜出,会不会进一步弱化大股东的话语权?相关人士并未否认这一可能性。
由此,这注定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漫长战役。毕竟,如果黄光裕在投票中失利,国美还将可能面临“上市部分”与“非上市部分”的“左右手互搏”难题:非上市部分的372家门店同上市部分的门店将在资源、利润等方面展开殊死搏斗。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瓮得利”。
在这场争夺战中,苏宁等的同行企业,已经在加紧扩张及做强的步伐:苏宁广州大区年内新张门店33家;9月11日,苏宁钟楼精品店、未央旗舰店、莲湖超级旗舰店三家主力门店同时重装开业;9月7日,武汉苏宁电器采销中心总监助理郝圣元在汉宣布,苏宁将在十一之前连开两店……可谓四面开花、全面出击。
而百度一下国美近期的新闻,几乎全部被“股权争夺战”占据。

所以,双方宜先搁置争端。先不要顾及面子及所谓局势,如果真正从国美的发展计,就要拎清什么是对国美是最重要的。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重的是如下几方面:
首先,国美现任董事会及管理层,不要因为争夺就忽略大股东的利益,及黄光裕身为企业创始人的价值。
其次,大股东方面,也不要对控制权过于看重,而是充分信任的姿态,反而会让管理层更加注重维护大股东的权益,毕竟,现任高管绝大多数都是跟黄光裕多年打拼过来的。而对于陈晓,香港一家大企业的高管表示:将“乘人之危”、“忘恩负义”等的字眼加在他身上并不合适,“这样的商业事件不应该带着感情色彩来评论。”
再次,对于机构投资者,不要让人家强行“站队”,毕竟,他们中的很多都是财务投资,而非产业投资,对于家电零售或许并不过分关心。
如果想透了这些,如何“言和”,就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