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特长基因检测


不要让兔子去游泳  
  美国著名成功心理学家唐纳德克利夫顿在与其好友合著的《飞向成功》一书中,讲述的一个寓言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些许启迪。故事的大意是:小兔到了上学的年龄,被父母送到动物学校。在学校里,小兔最喜欢上的课是跑步,几乎每堂课都得第一名,小兔为此感到高兴;小兔最不乐意上的课是游泳,不管它怎么努力,总得不了好成绩,小兔为此感到苦恼。但小兔的父母不同意小兔有所放弃。当老师看到小兔为上游泳课苦恼时,表示愿意给小兔提供帮助。老师对小兔说:跑步是你的强项,是你的优势,往后你就不用再练跑步了;只要你专心练习游泳,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小兔专心致志练游泳的结果是:一段时间的训练下来,不但游泳水平没有多大长进,就连它的优势——跑步的成绩也下降了许多。

文章《花1万5上12个班 5龄童“崩溃”》《武汉晨报》父母花1.5万元报了12个兴趣班,令5岁女孩王君怡(化名)“崩溃”了:经常用头、手撞墙。吓坏了的父母十一长假带她到医院接受心理治疗。3岁前父母从不逼小君怡做任何事,她很快乐。可3岁上幼儿园后,父母发现很多孩子会讲故事、会说26个英文字母,甚至会说简单的英语短句,20以内的加减法也算得很快,而这一切君怡全不会,最多会从1数到20。从此君怡开始接受父母安排的魔鬼般强化训练,长期周末上兴趣班,今年暑假更是一口气给她报了12个兴趣班:幼儿英语、幼儿心算、跆拳道、游泳、钢琴、亲子班、国际象棋、舞蹈、画画、书法等。从放假第一天起,小君怡天天在各个班之间连轴转,开学后的周末也要上兴趣班。十一前期,君怡受不了这样的“厚爱”,用手、头撞墙,手上还被撞出血,父母心疼得厉害,赶紧带其到省中医院精神心理科治疗。
君怡的妈妈朱女士想不通,只是想发掘女儿的最大特长,为她好,她怎么会这样厌恶上兴趣班?要知道,这个暑假在她身上的兴趣投资超过1.5万元。

被逼学习 10岁男孩险丧命(2010年09月10日 08:23 四川新闻网)10岁的小阳(化名)是成都某小学小学四年级学生,成绩优秀,多才多艺,家境富裕。据了解,喜欢足球的他,只能听从爸妈的意见去学钢琴,除了完成课后作业,他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每天从早忙到晚,感觉很累。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小阳只考了八十多分,在课堂上被老师批评。委屈之下他不想做家庭作业,又被妈妈痛骂。第二天正好是周末,小阳本想去踢球放松,却被妈妈要求去上钢琴培训班。坐在客厅里,小阳偷偷哭了,从书包里拿出一把刀片,划向自己手腕,鲜血直流。痛晕的他被送进医院,救回一条命。


 天才=天赋+勤奋+机遇,这个著名的天才等式,在21世纪的基因学上得到了准确解读:没有天赋绝不可能成为天才,运动冠军要有体育天赋,音乐家要有音乐天赋,企业家要有情商管理天赋…… 
英国剑桥大学罗伯特•普洛明教授从大量单卵双胞胎的遗传基因研究中发现,世界上各领域的杰出人才之所以获得成功,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基因的作用占 32%-62%。进一步研究表明,每个孩子都有其特有的优势和潜能,这些优势和潜能是由多个基因型决定的,这些(DNA)不同的组合,就形成了儿童未来成长发展的优势和方向。 
有关资料表明,能从平时的观察中真正发现孩子天赋的是极少数。然而,我们的父母在注重孩子后天培养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先天资质,个性和潜能。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往往把兴趣当成特长而忽略了自身条件,导致择业失败。比如喜欢唱歌的人,不见得有唱歌的天赋,能当职业歌手。现代科学测试手段,有助于人们尽早发现自己的优势。
  
 
音乐才能就是一个人感受、辨别、记忆、创作及表达音乐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音乐特别是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方式表达的能力。这种才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作者以及调音师等人的身上都有着比较突出的表现。音乐是人类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伟大的音乐传递着言语难以表达的人类财富。与个体其他才能的发生发展相比,音乐才华的显现往往比其他人类智能天赋显露得更早。
 

 注:艺术类基因包括音乐、舞蹈、表演;运动类基因包括爆发力、耐力、强壮。
 

有音乐优势基因:可成为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作者以及调音师等。

有运动优势基因:可成为体操、足球、篮球、短跑、乒乓球、举重、长跑、跳水、击剑等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