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全”不“高明”
12月19日晚8点的东方时空中报道了衡水市芍药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忠放弃在北京雅宝路的皮草生意、回村担任村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事迹。
这个报道强调了一点,就是王文忠放弃个人利益、带领乡亲共同致富。我也是一个农民,虽然现在来到城市,但对于农民的生活艰辛无法忘怀,因此对这一点高度认同。但是,我无法认同这条新闻的宣传方式,因为他的手法过于简单,试图把王文忠塑造成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专门的高大全形象。
王文忠到村子里作了什么呢,我注意到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建立了皮衣加工厂。要知道王文忠是经营皮草外贸生意,我不能相信加工厂与皮草外贸之间毫无关联,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两者之间是一种互补互利关系:王文忠通过皮衣加工厂实现了单一外贸向产业链上游的拓展,既给乡亲们带来了不菲的工资收入,又让个人的皮草外贸生意获利,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对此,任何人都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这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宣传中何必对此遮掩,以致我这种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最后,衡水市市委书记出来说,目前衡水市已经有460位民营企业家回到村子里任职。我不认为这是什么了不起的成绩,要知道目前推动中国经济、促进就业的巨大力量就这是这些中小型的名营企业,如果民营企业家都放弃了自己的企业、而回到农村去,将对地区经济造成不小的冲击。但我有理由相信的是,他们不是放弃了企业,而是到农村去进一步拓展了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与共赢。
因此,看似高大全的宣传实际上经不住推敲,而且根本不高明,一个很好的新闻选题竟然重新走上了老套得再也不能老套得高大全路径。
当然,这只是我的小人之心,而为了解决我的疑惑,我非常愿意知道王文忠是否完全放弃了皮草生意,那460位民营企业家是否放弃了企业;当然,我最不希望看到这些民营企业家利用各种手段侵夺农民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