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周小川:对世界货币及金融经济制度观察与思考


 
回应周小川:对世界货币及金融经济制度观察与思考
薛克俭
 
一、货币——当代世界经济的“上帝”和“魔鬼”
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成功在于货币——货币是当代经济的“上帝”。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 system)解体以来,世界金融进入以信用货币和浮动汇率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资金,特别是资本和信用供应,以远远高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增长,充足的资金和信用保证了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增长。
然而,世界经济发展最大风险也来自货币——货币又是当代经济的“魔鬼”。信用货币及其派生信用在与实物脱钩以后,象脱缰的野马一样疯狂增长,世界范围内的实体经济越来越受到虚拟经济的严重挤压和冲击,形成了众所周知的三大风险:
一是通货风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轮番发生,此起彼伏。资金和资本的跨国流动更加难于把握。二是金融资源分布越来越畸形。发达国家、国际大银行、跨国大企业的金融资源被严重浪费;而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和广大劳动者的金融资源严重匮乏。三是违信违规问题愈演愈烈。金融和金融服务机构、金融从业人员的信用缺失和违规操作问题愈演愈烈,其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许多西方专家把通货膨胀现象称为当代经济不可治愈的金融癌症或者金融爱滋病。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用资本主义赌场来形容这些现象。乔纳森.谭恩鲍姆(Johnathan Tennenbaum)认为世界金融体系越来越脱离,正在走向崩溃。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货币发行分散化的尖锐矛盾
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按照当代金融技术水平,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货币并且只有一家中央银行,比如只有美元和美联储,在不解决信用分配和违规违信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的情况下,信用货币体制在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同时,可以规避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遗憾的是当今世界存在着一百多种货币和一百多家中央银行。
面对货币多元化的弊端,世界各国正在努力向地区和世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迈进。目前,世界上已建立四个跨国货币共同体:西非货币联盟,东加勒比货币区,中非货币联盟和欧洲货币联盟。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的钞票和硬币开始流通。美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区域美元”现象。亚洲各国、特别是东盟国家,海湾国家,阿拉伯国家,南美国家等,也在寻求组建区域性货币联盟的有效途径。世界货币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三、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之间的历史轮回
历史已证明,在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稳定汇率是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条件。人们至今还在怀念1870—1914年的金本位制度和1944—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健康、快速发展的杰出贡献。
布雷顿森林体系隐含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即“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若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则国际金融市场美元短缺,势必影响全球经济的正常发展;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虽可满足国际间对美元作为支付手段和储备手段的增长性需求,但逆差的扩大意味着美元的泛滥,国际间对美元信心的下降乃至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必将动摇。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美元危机,并宣布放弃维持黄金和美元的比值的义务,其它国家纷纷宣布不再继续履行货币平价的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1976年的“牙买加协定”和“IMF章程第二次修正案”正式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其主要特点在于:一是黄金的非货币化;二是浮动汇率合法化,汇率调节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三是大国之间缺乏制度化的货币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国际放任自由制度。实际上从牙买加协议以来,所谓的汇率自由浮动只是一种理想,就连欧美这些极力鼓吹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事实上实行的也是有管理的浮动。1975-2001年间,有158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货币危机,每次危机造成的损失占GDPD的4.3%,平均恢复时间需要1.6年。
 
四、实物货币、信用货币和实物记帐货币的是是非非
历史上一直存在有两类信用:一类是货币信用,另一类是实物信用。历史上,实物信用在人类有了剩余产品和交换需求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只是由于其使用不方便,不适合大范围流通,才被后来出现的货币信用取代,进入长达3000年的沉寂期。
在货币史上,人类曾经长期使用实物货币。许多不同的商品在不同时期都曾经被作为货币使用。由于实物,特别是贵金属的有限性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迫使人们采用信用货币。金融癌症和爱滋病问题主要发生在货币信用领域,特别是发生在信用货币领域。
而为了解决企业、个人需求不足、产品积压、临近过期产品销售、不良资产处理等问题,长期以来,世界上还一直存在“原始”的实物信用,它包括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各种非货币的信用行为。其最大优点是实物信用总是与实体经济活动结合,既不会发行失控,也没有通胀和通缩问题。据美国商务部估计,世界贸易的20%--25%属于实物信用结算。
实物信用的高级形式是实物记帐货币。1950年代在美国兴起,1980年代以后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快速发展的现代易货贸易就使用实物记帐货币。
这里实物记帐货币的发生有多种形式:第一种是凭会员的信用分配实物记帐货币。第二种是易货交易(服务)公司用实物记帐货币收购会员的各种资产。第三种是会员存入产品、服务或非现金费用,获得等额的实物记帐货币存款。
 
五、建立世界货币体系的各种建议和实践
在以强势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意见中,一种是恢复美元本位制。这是美国的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和麦金农(Ronald McKinnon)提出的方案。另外一种是以多种货币为国际货币的体系。这是瑞士经济学家拉兹首先提出的方案。法国政府1985年也曾经提出建立多极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张。在这些意见中,最大的进展是欧盟实现了单一货币——欧元。
在强化或者创造世界统一货币的意见中,一类是建议创造新的世界统一货币。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经提出过世界统一货币的设想,并把它命名为“BANCO”。罗斯福执政时的美国政府第一个提出建立世界统一货币的想法和计划。蒙代尔也提出过世界统一货币的设想,他命名的世界货币叫“INTOR”。
    另外一类是建议以IMF创造的特别提款权(SDR)充当世界货币,其实质是实行复合货币本位制,因为其价值是根据货币篮子确定的,所以是比较稳定的。但是要使其行使国际货币的职能,需要有超国家权威的世界中央银行来统一其发行,这涉及国家主权问题。
世界统一货币的定值问题。一类是继续采用信用发行的方法,前面提到的各种本位货币方案都是信用发行方案;另一类是主张与黄金或者贸易商品等实物挂钩。
恢复金本位制也是法国政府一向鼓吹的方案。吕埃夫更进一步提出国际收支差额以黄金结算的建议。这个方案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自动恢复平衡。但是操作性比较差。
此外还有撒克(Subhash Thakur)等人提出的两个主张世界统一货币与贸易商品挂钩的方案。一个叫商品定值的全球性参照货币(Commodity-Valued Global Reference Currency),简称CVC。CVC以十二种国际市场最常交易的商品5年平均价值为基础。
另一个叫以商品为依托的全球性参照货币(Commodity-Backed Global Reference Currency),简称CBC。CBC比CVC又多了一个特点。这种全球性货币不仅被十二种商品定值,而且还要建立十二种商品的缓冲库存储备。
    关于国际金融机构的问题。一是主张建立新的国际金融机构。凯恩斯(1940年代),特理芬(1960年代),库伯(1980年代)都提出建立世界中央银行的设想。另外是主张发挥现有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IMF、世界银行等机构的作用。目前主流的观点还是认为IMF和世界银行应该得到加强,而不是削弱。
汇率方面的共识是僵化的钉住汇率制是不可持续的。德国建议在特定地区限制美元、日元、欧元之间的汇率浮动幅度,以便帮助维持全球金融稳定,而美国对此持反对态度,强调应由市场来决定。
莫里斯·阿莱的方案包括:完全放弃浮动汇率制,代之以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实行可确保国际收支平衡的汇率制;禁止货币竞相贬值的做法;在国际上完全放弃以美元为货币、汇兑货币和储备货币的记帐单位;将WTO和IMF合并为一个组织,成立地区性组织;禁止各大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汇兑、股票和衍生产品方面从事投机活动;通过适当的指数化在国际上逐步实行共同的记帐单位。
 
六、与储备、财政、信用、就业、保险结合的世界货币
我们把人们各种各样解决货币、金融经济问题的方案穿起来,力图形成一种可以操作的世界货币及金融经济方案:
    首先,为同时规避结算货币本身和各种结算货币之间的汇率风险,世界应该使用统一货币。世界统一货币的名称可以采用蒙代尔的设想INTOR。由于INTOR的发行原理与现行其他货币不同,INTOR发行后,世界实际上将有两类国际结算货币同时流通。
    其次,为维系各个国家之间在发行INTOR权利方面的均衡,需要成立世界信用中心(GLOBE CREDIT CENTRE,简称GCC)承担INTOR的发行任务。
    第三,在INTOR定值方面,应该采用以商品为依托的全球性参照货币——CBC方案。    INTOR与12种(类)主要国际贸易商品和劳动能力挂钩。
    第四,为稳定世界货币的币值和主要原材料价格,需要建立货币储备商品的自动吞吐制度。我们建议采用以下两种形式进行储备商品的吞吐调整:
    为稳定币值,当储备商品价格发生异动,并超过一定幅度时,比如10%,储备库自动对发生异动的商品进行吞吐作业调整。
    为稳定世界主要原材料价格,非储备商品价格发生异动,并超过一定幅度,比如10%时,储备库按预订规则自动选择储备商品进行吞吐作业调整。
    为发现商品价格的异常波动,GCC需要建立储备和非储备重要商品价格监控系统,INTOR的价值按储备商品某一时点前五年的平均价格计算,每3个月自动调整一次。
    第五,为储备与INTOR对价的储备商品,建议GCC在各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开辟INTOR储备库。这些储备商品是世界公共产品,作为INTOR的对价物,他们永远属于GCC,而不属于任何单个的国家或者某个国家集团。
    第六,GCC通过世界招标采购的形成发行INTOR,同时建立货币储备。作为INTOR的原始发行必须与商品储备同时进行。为此,GCC将根据储备商品的价格情况,选择价格疲软的商品,为发行INTOR组织国际招标采购。
    第七,为解决信用分配不公问题,INTOR的发行要“人人”有份。这里的第一个“人”是指法人,第二个“人”是指自然人。任何法人都有向GCC销售储备商品并获得原始的INTOR的发行权,其发行额度按其储备商品生产能力占世界比重计算。
    第八,INTOR的发行要与商品(和能力)储备同时进行。向GCC销售1个单位INTOR储备商品的法人获得1个单位的INTOR存款,并有权通过向GCC质押1个单位INTOR储备商品提单,获得1个单位INTOR(采购)额度。
    同样,任何自然人也都有原始的INTOR的发行权。其发行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在遭遇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传染病侵害时,GCC授予INTOR(采购)额度。另一个发行方法是GCC还可以向低收入的自然人发行INTOR额度,用于支付学费、医疗费等。
    第九,为了规避违规违信造成的损失,INTOR的运行要与信用体系建设互相结合。    如果INTOR额度者不向GCC归还INTOR,将被记入黑名单,丧失继续使用INTOR的权力。同时,GCC将启动追债程序。
    第十,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使债务追讨有效,需要在GCC建立企业、政府和个人的实名制帐户体系。建立实名制帐户体系的费用也通过发行INTORE额度招标采购解决,不增加企业、政府和个人的直接负担。
第十一,为了实现以上复杂的设计,GCC必须采用科学的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