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试中简单的题目出错怎么办


杨老师:

您好!我现在有一个问题烦恼着我,就是每次考试我都感觉自己没有将自己的能力尽情发挥出来。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校共举行了3次月考,我没一次感觉考的好,虽然我第一次月考是全校52名,第二次是38名,第三次是34名。每一次考完得知分数我都沮丧的很,特别是听老师评讲完试卷我更是沮丧的很,那上面很多题都是我完全能够做对的,可是上了考场我就做错了,我真是气恼啊!就拿上一次月考说吧,我理综错了两个选择题,其中生物那一题我错了没话说,那是能力问题,可是我物理错的那题真是不可原谅,因为它太简单了,可是我却把题看错了,回头检查时我认为它太简单怎么可能会做错,所以都没细看,结果错了。我认为这真是不可原谅的错误,理综选择题一题6分真不能错啊,可是我却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这怎么能考好试啊!我尤其想说的是我的数学,它是我最擅长的一门科,我认为我数学考不到130那就是一场失败的考试。上一次我就是栽在了数学上,差的我都不想 说,老师评讲试卷我都不想听了,那上面太多的题都是我会做而上了考场就错,真是烦恼着我啊!我们老师说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减少失误,学习成绩越好的同学他们的失误就 越少。我现在就在朝这方面努力,对我而说高分是如此的唾手可得却又离我如此遥远真是不甘心啊!

杨老师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我很希望在以后的考试中将失误降到最低。

这位同学:

您好!你说“很多题都是我完全能够做对的,可是上了考场我就做错了”,这有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你对简单的题重视程度不够,这个问题在我们高三的不少同学身上存在着。我们高三的不少同学在做难题时会得心应手,这是因为难题比较难,做起来都会都比较细心、认真,而对些所谓的基础题,因为比较简单,做起来不是那么认真而细心了,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最佳的办法就是在做基础题时要像对待难题一样认真而仔细的对待它,在心理和行为上不轻视、不盲目、不随意对待基础题。

第二,你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因为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拿到题后看起来很明白,判断起来就往往出现错误,所以常在简单的问题上失分。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的是回归课本,把高考要考的科目的课本读精读透,只要你把课本读熟读精、吃透课本,把课本之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弄清弄懂,并力争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要点、重点、难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水准。有人说“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这就是说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就像我在上面所说的高考只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扎进课本,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起来,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熟练地运用的水准。什么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这样一来你的这个问题也就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三,你过于想在考试中考出一个好成绩、好名次,而在考场上过于紧张而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对于你的这个问题心理学的实践发现,当我们越要关注着某个目的的时候,就越难达到。庄子所讲的一个故事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时,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旦他用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现象下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意思是说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度集中,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做糟了。现在在心理学界我们把它称之为“目的颤抖”,所谓“目的颤抖”其实说白了就是太想缝纫好针的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会颤抖;太想表现好的口会颤抖……。对于你的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在考试之前或考试之中不考虑自己要考什么样的分数或什么样的名次,把考试看作是查缺补漏的一个过程,做题时放松心情,不要把它看成考试,而要把它当成是一次作业,认真地去做,这样一来你也就不会犯那种低级的错误了。

第四,审题不仔细。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你在平时的练习和测验要不断提醒自己认真审题,提取相关信息,找准题眼再下笔。同时遇到“熟题”要告诉自己很可能在其中埋有“包袱”和设有“暗阻”,因此审题一定要字斟句酌,切不可掉以轻心,随意作答。同时做到每道题审两遍,第一遍搞清楚题目的主要意思,内在联系,以及依据什么条件回答什么问题。第二遍看出题的老师要考察什么知识点。这样就可以达到认真阅读,注意细微变化,挖掘题干关键字词、语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的目的。

不知我以上的建议对你是否有所启发,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