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企业是员工的家吗?


原文地址:企业是员工的家吗?作者:陈颖

企业是员工的家吗?

陈颖

33晚,前来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老板宗庆后在北京召开了媒体见面会。当记者问宗庆后:你们公司的员工节后都回来了吗?宗庆后回答:“我的员工根本没有回家!”“在公司,我始终倡导的是家的文化,所有的员工都是家中的一员。举例说吧,我平时吃饭就在单位食堂,和员工一起,大家都是平等的。而过年期间,只要愿意加班,按法定三倍工资,除此之外,每人每天还有100元补助。今年除夕,我为留杭员工拜年,从上午10点开始一直拜到下午2点,因为我在杭州8处都办了年夜饭。”

从改革开放前国营企业号召大家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要“爱厂如家”,到如今很多现代企业提倡“公司是个大家庭”“企业是我家,兴旺靠大家”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把工作的单位当成家”一直都是企业经营者的一厢情愿,甚至一些励志书籍也推波助澜鼓吹这种说法。其实,企业经营者的出发点只有一条,就是希望员工能够自觉自愿、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所以,“企业是家”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大可不必当真,否则可能误入歧途、适得其反了。

企业是什么?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企业的本质是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获取剩余价值;家是什么?家是人们的情感和物质依托和支撑,索取和回报都是无条件的。笔者认为企业不是家,但是企业可以做到员工对企业有依赖性、有归属感,让员工有“家的感觉”。

员工对企业有“家的感觉”和员工把企业当成家,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让员工对企业有“家的感觉”,行为主体是企业,要求企业提供人性化的管理环境和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喜怒哀乐、关心员工的生活、解决员工的困难,让员工能够安心、快乐地工作,足矣。员工对企业有“家的感觉”,就能够对工作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宗庆后倡导的所谓“家的文化”,其实也是一种说辞,看他举的例子,其所作所为就是给员工提供了一种“家的感觉”,这是宗庆后的高明之处。

只有让员工对企业有“家的感觉”,员工才会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才会象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企业的事情,才会象关心自己的利益一样关心企业的利益,才能把个人的价值追求、理想实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追求统一起来,才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经营,从而极大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只有让员工对企业有“家的感觉”,员工才会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从而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企业,通过努力工作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只有让员工对企业有“家的感觉”,员工才知道感恩企业、感恩老板,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任劳任怨地为企业工作。才能建立起一种与公司血肉相连、心灵相通、命运相系的感觉,与公司共命运。

如果企业单纯地要求员工把企业当成家,而企业却没有给员工创造“家”的氛围和环境,没有让员工有“家的感觉”,那么员工永远也不会把企业当成家的。

企业是员工的家吗?企业是“家的感觉”,让员工“跟着感觉走”!

 

原创文章,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