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杠”和走极端的的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管理中,人们基础发现有些人特别爱“抬杠”,即走极端。而抬杠或走极端通常是要遭致批评的,当面说的“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爱抬杠”或者背后议论的“某某人的毛病就是爱抬杠”都含有批评的意思。然而,从决策角度看,抬杠有助于从极端角度矫正思维,防止漏洞;或者,作为策略有助于达到目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思辨和辩论甚是流行,而攻击对手的策略往往就是举极端的例子。如亚里士多德讲:对人要诚实。对手马上攻击:对敌人也要诚实吗?亚里士多德马上改正为:对敌人以外的人要诚实。对手再次攻击:如果你的妈妈病危,你会不会安慰妈妈,不要紧,很快就会好的。亚里士多德答曰:会的。这时对手讲:你不是对敌人在说谎,而是对你至亲至爱的人在说谎。亚里士多德只好再次修正为:善意的谎言是可以讲的。如此看来,是爱抬杠的对手使得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步一步趋于完善的。

20世纪90年代的一段时间里,京石高速公路上劫匪袭击警车的现象时有发生,于是公安局在高速公路标语竖起几个大牌子,上面写着“禁止袭击警车”口号。过往车辆司机看后不禁抬起杠来;难道别的车辆就可以袭击吗?于是,没过多久牌子被撤走了。无独有偶,2009年,国家教育部在高考前下发文件,规定严禁使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相信所有看过该文件的人都会抬杠:难道使用普通手段或低级手段作弊就可以吗?可见,稍微抬抬杠就看出种种表述极不严密。

大家知道,大文豪鲁迅是非常爱走极端的。但有谁了解鲁迅极端思维的苦衷呢?鲁迅在一篇文章中曾指出,在一个窗户紧闭的漆黑的房间熟睡着很多人,自己若把大家叫醒商量商量打开窗户透透气如何,没有人会理。但是如果自己一脚踢开门,大喊一声:我要一把火把屋子烧掉。于是大伙纷纷起来询问为什么如此,我说屋子太闷了无法睡觉。大伙说大可不必烧掉屋子,打开窗户不就行了吗?于是,我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见,鲁迅的很多作品显示自己爱抬杠,很极端,但其中充满了手段和策略充分,不也是一种理性和智慧吗?

我们都知道计划经济的弊端,但也不是毫无益处。市场经济有其优越性,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但如果据此得出对计划经济也要一分为二的结论,试想一下中国当初还可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吗?无论学者还是政治家,都使用了走极端的思维,罗列了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端和市场经济的种种好处,才使得中国最终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而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从转型和转轨的角度看,这无非是一种“矫枉过正”的改革策略,是一种政治智慧。

总之,抬杠或走极端的方法有助于表述严密进而逻辑一致,有助于完善规则进而管理科学,有助于求异思维进而不断创新。所以,尽管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大喜欢那些爱抬杠尤其死抬杠的人(所谓杠头),但在管理工作中,对那些喜欢抬杠而不是唯唯诺诺的人,领导者应该多多报以宽容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