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企业责任所需要的理念和机制


企业履行责任所需要的理念与管理机制

食品安全与企业责任(之四)

——在食品安全与绿色循环产业链建设高层论坛上演讲(续四)

(王在安 20110515

 

三、中国食品安全建设中,企业履行责任的所必不可少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机制

再优秀的企业也会犯错误,再杰出的企业家也会发生失误。因为世界上没有神仙,我们大家原本都是普通人。

如果企业犯了错误,如果企业家发生了失误,就有可能导致危害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要避免或减少危害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就必须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倡导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就必须建立体现这些正确管理理念的有效力的管理机制。

作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在中国的食品安全建设中,任何一个食品企业,要想切实地履行起自己的责任,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关于批评文化和体现批评文化的管理机制。

建立正确的批评文化和相应的管理机制,是企业管理的难题之一,也是优秀企业与普通企业的本质区别之一,更是杰出企业家与一般公司领导人的主要区别之一。

企业为什么会犯错误?企业家为什么会管理失误?为什么企业会发生损害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事故?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信息不对称,就是不能及时地获得客观的、正确的意见。

而导致信息不对称的最重要的原因,导致客观的、正确的意见不能及时表达和获得的重视的原因,一般来说,就是企业缺乏真正的批评文化和相应的管理机制。

有很多企业的领导人自认为自己的公司拥有良好的批评文化,他们会说:你看,我们的各级管理人员都能够大胆管理,大胆批评员工。

但是,上级敢于批评下级,并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批评文化。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批评文化,是员工和下级可以自由地无拘束地批评包括最高领导人在内的上级,发表与上级不同的意见,其中不仅包括正确的意见,而且包括错误的意见,并且他们不会因此受到任何不公正的对待。

与此相对应的管理机制,就应该是只有那些勇于批评上级,勇于发表与上级不同的意见,而且往往被事实证明,他们所发表的批评和意见是正确的人,才能够得到赏识,受到奖励,获得提拔重用的管理机制。

只有建立了这样真正的批评文化和相应的管理机制,各种管理信息才能对称,企业领导者才能及时获得各种不同的意见,企业才能少犯错误,企业家才能减少失误,其中包括许多损害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错误,许多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错误,真正使企业和企业家更好地履行起在中国食品安全建设中,自己应当承担的食品安全责任。

第二个,就是关于非正式组织的理念和管理机制。

在绝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各类非正式组织自发地大量地产生的倾向。这种非正式组织,往往是以企业内部某个掌握着某种重要权力的人为核心所形成的一些小圈子、小帮派。

这种非正式组织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第一,它是无形的,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平时看不见,但是几乎在任何具体事件中,都可以明显地表现出它的存在、它的力量、它的作用。

第二,确实有一些非正式组织在维护企业纪律和利益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非正式组织是以掌握某种重要权力的人物为核心形成的特殊利益小圈子、小帮派,是以获得和维护自己这个小圈子的特殊利益为主要诉求和目标而产生和形成的,对于企业的利益、管理和纪律,往往只能起到破坏作用,并往往终导致企业决策管理失误,发生损害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恶性事故。

事实上,这些不良的非正式组织——企业内的一些“小圈子”和“小帮派”,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经常为了获取和维护特殊的不当利益而损害公司的利益、损害公司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甚至为了私利去干一些损害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坏事。

二是许多信息只在自己的小圈子、小帮派中传递,而对其他人封锁。比如,发现了不利于自己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现了不利于自己小圈子的损害消费者健康与安全的事情,就只在小圈子中传递,对小圈子以外的人进行封锁,甚至封锁公司老板。

三是对待公司和上级,或者“报喜不报忧”,或者“故意说假话而掩盖事实真相”。

四是用人尽量选用自己小圈子中的人,排斥优秀人才。

五是利益分配尽量向小圈子内的人倾斜,显失公正。

六是一旦出了诸如食品安全问题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则对于自己小圈子里的人,尽可能地互相包庇袒护。

一旦公司内部这些不良的非正式组织泛滥成灾,公司的正式组织、制度、政策、纪律就会丧失权威,公司的管理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公司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机率就会增加,公司发生损害消费者安全与健康的事情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公司的管理就会失去公平和公正,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就会下降,公司的经营管理就会偏离正确的目标。

事实上,损害公司利益和管理效率的各类“小圈子”、“小帮派”等非正式组织这种现象,不仅在各类企业中是自发地、大量地产生的,而且在任何一种社会组织中,都在自发地、随时地产生着。比如,中国共产党从创建开始,在其内部就始终自发地、大量地产生和形成着一些“小圈子”和“小帮派”等非正式组织。比如,文革时期的“四人帮”就是一种在党内自发形成的“小帮派”非正式组织;胡耀邦、赵紫阳两任总书记,也是党内非正式组织“老人帮”以违反党章党纪的非程序手段搞下台的;近几年媒体上公开报道的上海市陈良宇、重庆市文强等党内、政府内高官腐败窝案,也都是党和政府组织内部典型的非正式组织“小圈子”、“小帮派”现象,而陈良宇和文强这类人,不过是党和政府组织内部的这种腐败的“小帮派”头子而已。

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各种不良的“小圈子”和“小帮派”,一旦成了气候,往往比正式组织和正式制度还要厉害,甚至可以颠覆正式组织和正式制度!

因此打破各种不良的“小圈子”、“小帮派”等非正式组织,对于维护公司制度权威,保障公司管理效率,切实履行企业和企业家的食品安全责任,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做好企业管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永恒主题之一。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演讲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