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我,大学生,在提出这一问题时,表明我有自我意识,而且这个问题常常使得听到这一问题的人有一种哲学上的深邃感。但是如果这种感觉停滞于此点而不前进,那么我所谓的“我有自我意识”就是残疾的。
这一反思就是一种深入的自我反思,它不是仅对“我是谁”进行思考,而是在提出“我是谁”的问题后,对提出问题后的我自己的情感态度的进一步感悟。
到此处,或许你会有同感——自己确实常常对前一刻出现在脑海的观点进行评判,并由衷惊叹到原来我们的反思与自我意识可以到达这一步。同时,我们会对自己的这一深刻领会做一个奖赏,在内心里夸赞自己是一个在做哲学思考的聪明人。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一步仍没有结束。看起来我们已经深刻了许多,但是,你能否回答:1、为什么我们能够反思前一刻的观点?2、为什么我们会对自己进行奖赏?或者,更进一步地,为什么我会再一次地反问你上面两个问题?
到这里,我们把自己推到了一个不断发问的无限地步:反思原来是需要对不断出现的观点与观点间的联系进行提问并寻求解答的。这个变化着的结论告诉我们,所谓的自我反思、自我意识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是运动的、联系的。原先我们自以为自己已经运动地看问题的反思,实际上只是不断运动的反思进程的一个渺小阶段;同样的,原先我们自以为自己已经将接触到的观点联系了起来的认识,实际上却忽略了一些正在提出的观点以及对这一新出现的观点与原有观点的联系;在这种不自觉中,我们自己赞叹着自己的智慧,但实际上却知之甚少。
或许上述的观点抽象而艰涩,我们常常认为生活的灵动不需要如上的“呆板”思考。但是,智慧是自我的统帅,一旦我们抛弃了上述层层递进的深思,我们就抛弃了智慧的源头。只要耐下性子来品咂一番,就会发现它一旦被我们掌握,我们就是一个真正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即便是畏惧或者排斥理论的人,也会发现蕴藏于其中的奥妙。
这里有一个槛,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我在反问时我们觉得并没有收获什么,只是对一些问题的不断提问。而这样的提问对于我的生活来说就如画蛇添足。生活简单明了,何必庸人自扰?
首先要阐明的是,这样的提问不是故作高深,而是现实需要。不仅从事理论研究的人要有一条主线来贯穿他的整个思维体系,而且实践性人才同样需要一条主线来贯穿他的工作进程。这条主线,最为坚实的主线,不是其他,正是自我意识、自我反思下的智慧。如果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助人的最高境界,那么求智慧不如求智慧之法则是助己的无上法宝。
其次,自我意识与集体意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存在与发展是对自我的完善,同时也是对集体意识的维护。错误的自我意识导致认知偏差、归因谬误、行为失范,而正确的自我意识则会形成完满的道德与科学素养。所以获得正确自我意识的方法就极为迫切,如上所言这种方法就是反思自我意识。
最后,“我是谁”的问题就自然获得了探求答案的方法。作为大学生,拥有这样的意识始终都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快乐。本文没有就身边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如何做出实证性考察,但是,就我所见,许多同学对身边的事情感知过少,认识肤浅,从来没有整体性的把握,即便是这样的尝试、这样的意识都不存在,更不用说来一个相互探讨。在朝圣的路上,我常常驻足,体验着自我意识的无上奥妙,如饮甘泉。
心理的强大来自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来自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来自自我智慧。我是谁的提问,为我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社会科学,尤其是心理学的广袤知识直接化作了反思的材料,在这样的熏陶中,自我意识堪与宇宙相媲美。这样的动力下的我正是“我是谁”的具体答案。
我是谁——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