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你盘里的肉类来源


  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把食品安全问题置于风口浪尖——人们不禁开始担忧,吃下的这些肉到底从哪里来?这些动物是什么?它们吃的又是什么?目前人们只是知道,工厂化养殖和天然放牧养殖的肉类有很大不同——在营养成分和价格上。但是,在这些肉类上桌之前,如何分辨它们呢?

  对此,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食品健康研究所的化学家弗兰克·J·莫纳汉(Frank J. Monahan)及其同事们发明了一种再现牲畜饲养食谱的方法:分析尾毛,以此来辨别这些牲畜到底吃下的是新鲜的牧草,还是别的什么填料。他们对菜牛的肌肉组织及尾毛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解其中的氧、氢、氮、硫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比例,以此来判断这些牛以何种食物为主,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甚至能发现这些牛来自于哪些地区。

  莫纳汉说:“一段大约30厘米长的尾毛包含着动物过去一年里的饮食信息,最接近皮肤部位的毛发显示了最近的饮食提示。我们所做的就是拔下尾毛,剪成毫米长度的碎片,分析过去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的饮食信息,最重要的是,饮食结构是何时改变的。”

  研究学者们指出,某些饮食能产生出一种独特信号。虽然目前他们并不能辨别吃牧草或青贮饲料的动物,但可以辨别出吃牧草和吃浓缩食物的动物之间清晰的区别。根据这些毛发样本,研究学者们能指出这些动物是在生命的哪些阶段改变的饮食。比如说,他们能辨别出一只羊是否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改吃玉米饲料而不是牧草。

  研究学者们说,分析动物的尾部毛发能够得到关于动物饮食的精确信息,这种方法可以被推广用来检测畜牧场的农产品。稳定同位素比例检测同样适用于检测瓶装软饮料,或者根据人毛发中的化学成分辨别他们去过什么地方。总之,这种测试方法将为消费者们提供可靠的保障,让他们知道他们花钱买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