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伦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商业伦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文/著名企业管理教育专家平梵
 
 
 
 
 
前言:
 
“注胶虾遍布津门(天津)!”这是喜庆的春节刚刚过去,经网友爆料其实早在5年前已经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要向大虾里注胶?我猜是为了增加重量、改善卖相,因为一切参杂使假的用意概莫能外。结果,我的猜测与记者调查的完全一样。天津的商贩表示,现在出售的大虾基本都有“注胶”,不然不挣钱。他们说进货时大虾就有“注胶”。
 
由于进货渠道和批发商的“注胶”,使得天津到处都是“注胶虾”,有消费者反映跑遍半个津城才托人买了几斤没有胶的虾,而且,现在不光大虾注胶,鱼、肉都有注的。有女摊贩告诉记者:“这种虾5年前就有了,批发来就是这样的。”她称,注胶虾无毒,对人体无害,“吃不死人的……”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注胶虾最近有了调查的结果,这些注胶虾不仅仅只是注了胶,甚至还有些商贩在虾里注入了化学物质。日前,多个网站热传“注胶虾”充斥天津水产市场。据传,不法商贩在冻虾的虾头和虾身注入明胶,以增加重量、改善卖相。该消息随即被大量转载,“注胶虾”迅速成为目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焦点话题。
 
此事经过媒体在全国传播后,多家监管部门表现出一如既往的淡定,而且理由还是一如既往地一样:想检测必须要有明确的检测项目和目的,没有目标和标准不知从何下手。对注胶虾就像当初对地沟油一样目前无法检测!在耐心等待监管部门定项目、定目的、出标准的当口,我浮出一个想法:中国人的聪明劲儿、勤劳劲儿如果全用在歪门邪道上,中国人是不会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的,中国的企业是不会走向世界继而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贡献的!
 
现在,越来越多地中国企业唾弃了下九流的经营方式,他们向上走,做品质做品牌,赚干净的钱,赚高尚地钱。湛江国联水产从出口第一虾转身国内市场,他们没有与低俗的市场同流合污,而是始终如一讲诚信,坚持出口标准,内外一致,针对国内正在升级的市场推出了国联“水煮虾”系列方便食品,用国家特级大厨调出的美味调料和去头去黑线的大虾做出的半成品,让消费者买回家即煮即食,开辟了一条方便食品高档化的新路。产品一经面市供不应求。类似的产品还有速食海参、西冷牛排。
 
越是品类成熟的市场,越是产品和竞争模式同质化,高端产品的市场机会就越是显现,并且弥足珍贵。现在这个机会和趋势已经呈现,在许多品类中,高端产品已经应运而生,除了牛奶中出现高端产品外,速冻食品中有湾仔码头,鸡蛋中有德青源,冰棒中有梦龙,水果中有佳沛奇异果,饮料中有了树叶……向高走吧,市场越是混乱,越是有志向企业的大机会,越是拥有光明的未来,投机取巧,损人不利己,是一条不归路。
 
著名企业管理教育专家平梵老师表示,中国企业目前大多只重视快速扩张、规模、利润,但却忽略了法律与道德约束,更不用说履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如社区、消费者等的社会责任。在平梵老师看来,如果企业唯利是图,背弃商业伦理与道德,这样的企业是无法长久做下去的。
 
做企业要讲信用、诚恳,不能光顾着自己的利益。在笔者的课堂上,我将商业伦理具化为“三品原则”:品质、品牌和品格。还把中国的商业伦理关系,即企业(家)与政府、股东、合作伙伴、员工之间的关系,比作中国传统的“五伦”。但双汇的做法,连商业伦理的底线都没有守住。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马丁·路德·金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品格之高下。”
 
中国社会的道德不稳首先体现为企业家的道德不稳。冯仑说:在中国,钱永远不如道德更有力量,因为挣钱也就几十年,道德伦理则存续了几千年。他用一贯调侃的语气写道:“在欧洲,一个有钱的家族300年后还在。第一代干的坏事,第二代改一点,第三代改一点,最后都变成社会的道德楷模了。中国基本没有第二代就完了,而第一代人从无到有在道德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一些中国人的记忆中,有钱人在道德上都是有问题的。”
 
学校教育中,商业伦理几乎是一个空白,即使是商学院,也更多强调战略、经营、管理等,商业伦理仅具有形式象征性。平梵老师表示,蒙牛、伊利的这一场波及全民的“运动”,让我想到一个异国的老人,他已经逝世60多年——圣雄甘地。在上一个世纪,面对苦难的印度,他提出毁灭人类的“七宗罪”,其中有一条就是“没有道德的商业”。
 
近些来,在资本的驱动压力下,中国企业越来来重视规模、利润,却忽略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与企业相关或由企业直接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各种问题产品、环境污染、矿难、非法集资、偷税漏税等。企业如果连最基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商业道德与商业伦理都难以保证,就更不用说履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员工、投资者、供应商、政府、社区等的社会责任了。
 
 
费正清就曾经说过,中国商人最大的理想就是,他的子孙不再是商人。即便到了晚清,先进如张謇,也把自己的下海经商称之为舍身喂虎。两千余年来,我们看到的景象正是,在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所以,从来就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与之相呼应的,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学院讲授道德品行的学问,提出了ethikas(伦理学)这个术语,此后,伦理就成了与道德品行有关的概念。进而,把伦理的概念引申到商业领域就形成了商业伦理的概念。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商业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商业伦理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商业伦理研究的是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研究使商业和商业主体既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进而研究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
 
研究商业伦理的目的在于,在商业领域中建立经济与正义、人道相一致的这样一种理想秩序:不仅能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而且能使商业起到激励和促进每个人满足需要、发展能力、完善自我的作用,并能将商业整合到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大系统中去。伦理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商业伦理是管理人员必须关注的大问题。
 
平梵老师表示,但现实中,无论是在我们的职场生涯或个人生活,都很难做到为了一个正确的动机去做适合的事情。但困难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尝试着去做,或者我们真的力所不能及。商业伦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以“正确的原因去做正确的事情”。研究和学习商业伦理学的基本方法可以依从以下线索:
 
1、从现实的商业现象、商业关系的事实入手,找到深层的商业伦理矛盾;
2、揭示和把握隐藏在商业伦理矛盾中的内在必然规律,以及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目标;
3、根据商业伦理规律和目标提出的客观要求,设计出能够调节商业伦理关系的社会制度,制定商业道德规范,以及相关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我们国家是一个缺少商业伦理传统的国家,古代长期“重农抑商”,近代又长期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放后我们又经历了三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一提到商业或商人,首先蹦出来的词语就是“无商不奸”、“无商不恶”、“商场如战场”,就是和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霸王条款、吃回扣、骗等联系在一起的。再看我们的家庭教育,商业伦理是完全缺失的,学校教育中,商业伦理几乎也是一个空白。即使是MBA、EMBA等专业的商业教育中,强调的最多的就是战略、经营、管理,商业伦理道德课也是缺席的,或者仅仅是象征性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也从许多500强外资企业的高管那里听到,他们员工入职的第一天就要接受的培训不是人事制度,也不是财务制度,而是“BusinessConduct”,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商业伦理”。而且,员工每一年都要接受商业伦理的培训并且签字认可。反观国内企业界来说,商业伦理的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现实中,无论是在我们的职场生涯或个人生活,都很难做到为了一个正确的动机去做适合的事情。但困难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尝试着去做,或者我们真的力所不能及。商业伦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以“正确的原因去做正确的事情”。
 
但国外的企业一定就是遵循商业伦理的吗?不,就如同《华尔街》电影中讲的一样,贪婪——哪里都一样。我在美国的时候,跟美国的企业家交流,我说,你们卖的金融产品,你们知道它有问题,知道这个产品是有毒的,有毒的证券、有毒的产品,就像中国的牛奶有毒一样,但是你们还在卖,美国的次级债,中国买了3千万,你们把这些东西卖给别人是不负责任的,本质上,我们以前经常讲的一句话,叫做为了煮熟自己的一个鸡蛋,烧毁了全世界的房子。表面我们看到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但是在背后反映是美国的文化危机,背后是信仰危机,如果这个危机爆发,就是希望的衰退。我说这个金融危机是一场解难,首先是美国用有毒的金融产品来抢劫全世界,最后把自己有陷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