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各地都应当根据自己的资源特点和生产经营、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注重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形成自己特有的生产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适当增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价值高的优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使种植业内部结构的合理优化,鼓励农民积极发展副业生产,逐步实现以产量为主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主的转变。加快培育、引进、推广结构调整急需的优质种子苗木,突出抓好“优质米工程”,“生猪、柑桔品改工程”,优质大豆、双杂制种、蚕桑、无公害蔬菜等基地的建设。家禽、水产、小麦、杂粮等都要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加快粮食转化和草地、水面的开发利用,提高养殖业的比重。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要稳定发展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优势城乡经济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免于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侵蚀和破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同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必须要始终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确保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要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优化结构,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