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营从大的模块上划分,可以分为外部竞争性的运作与内部管理上的运作,即所谓向外看的管理与向内看的管理。向外看与向内看孰轻孰重是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阶段不同所决定的。企业的管理重点随着企业的发展与演进而漂移。向内看的管理是一种完善与保障机制,任何情况下绝不可与向外看的发展观相冲突或者相背离。
我国的企业大部分处于发展过程当中,这个阶段的企业工作重心必然应该是向外看,但在谋求跑马圈地快速占领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眼睛向内看,关注企业内部风险的控制。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从运作机理上讲,内部控制作用的主体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向内看的管理,是企业成熟阶段必须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其强调点是控制性、程序性、全面性、遵循性、一贯性、同一性。需要关注的是控制性、程序性、全面性、遵循性、一贯性确立之后能够使成熟期的大型企业通过规范性以及内部控制与其他管理工具的融合提升企业的效率,但同时也使企业的灵活性和决策的效率降低。
内部控制效用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程序和包括内审、预警等结构性的设置在内的系统,来保障企业管理运作的顺畅性、安全性与合规性,从而提高企业效率,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最终作用于企业的股东回报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可从战略、机制、流程与IT三个层面进行。
首先,要在战略上明确“做什么、不做什么”。当前中国企业大多数都还没有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企业战略的梳理,包括集团管控、业务特点以及业务环境等的识别,可以明确企业战略对内控制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确定了企业战略,就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找到了方向,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塑造了灵魂。
第二个阶段就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围绕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建设、风险识别、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设计公司级的内部控制。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发现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测试,全面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个阶段就是流程级和IT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这是内部控制的重点与难点。把通过战略梳理确定的关键风险区域归结成流程地图。通过流程和IT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要形成企业的风险控制矩阵,系统性的发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是企业由大变强的关键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