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律”问题


        以往中华文化,只解决了几千年不灭的长寿问题,没有解决起起落落的“周期律”问题,使中国社会总是在治治乱乱、分分合合中趔趄前行,其中好几回还被外族入主了中原,到170年前鸦片战争时,差一点就亡族了,幸得毛泽东降世拯救了中国拯救了民族,不然,现在的中国一定四分五裂,一定被一拨拨洋人统治着,中国人只能给他们当奴做狗。  

中国文化的问题出在哪呢?好多人怨孔孟、怪儒家,这是没道理的。孔子是春秋时人,孟子是战国时人,离现在两千好几百年开外,离中原第一次被外族建政(南北朝)也有将近千年,怎么着也怪不到孔孟两位老人家身上。再说,孔孟两位老人的学说是中国早期的儒家学说,是针对周代中晚期“礼崩乐坏”的社会格局所提出的救治方法。“礼崩乐坏”是啥?就是私欲膨胀,道德败坏,不讲秩序,不遵礼法。说通俗点就是利益至上,崇拜金钱、实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比的是胜王败寇,讲的是不管白猫黑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春秋“礼崩乐坏”时代尊崇的法则就是实用主义,比西方实用主义早了好几千年。实用主义这个东西讲的就是不择手段、卑鄙无耻。春秋至战国那些事,什么争夺霸主啦,三家分晋啦,田氏代齐啦,用的全是阴损的招,全不讲仁义道德。你方唱罢我登台,各领风骚几十年,闹嚷嚷,乱哄哄,人心贪婪,道德低垂,与今天这个恶世倒有几分相像,若不是有孔孟出来提出德化,倡导仁学,创儒家学派复兴周礼,整饬人心,收拾道德,恐怕中华文化早就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了,我们民族和版图至今都将是细小的碎块,只能愚昧落后的苟活于天地之间,任凭强悍民族侵凌奴役,也许根本存活不到今天就像印第安人那样被灭绝了。  
战国纷乱格局在公元前两百多年时结束了,最终一统于秦。分析秦统一的文章很多很多,有说秦注重军事,武备强大;有说秦法令森严,言出必行;有说秦粮草充沛、经济富足;有说 秦 君王志在天下,帐下人才济济。这些都对,但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归根结底,秦之所以能够一统中国,在于它外法内儒,儒法相济的治国之策。被一般论著说得最多,也最称道的是秦的商鞅变法,法家如何使秦强大,终至荡平天下一统江山,鲜有论及儒家思想对秦的强大即完成统一所起的作用。实际上,儒家道统对秦统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秦在起用法家人物、方略治国的同时,也大量使用儒家人物、倡导儒家思想。秦的历任卿相中不乏儒家巨臂大腕,如韩非、李斯都是大儒荀子的学生,吕不韦做秦相也十分推崇儒学,《吕氏春秋》就洋溢着浓郁的儒家思想。可以说,在有秦一代,儒家思想得到了大发展、大弘扬。是儒法联手缔造的强秦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小国寡民、纷争不已的战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