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方言概述(四)


 安康方言概述(四)

周 政

 

四、安康方言的内部差异
安康方言极为复杂,境内不光同时存在几种方言,就是在一种方言里也都存在着较大的内部差别,往往是山这与山那、这沟与那沟讲话都不一样。经调查,安康没有一个县的方言是统一的,就连讲话比较统一的紫阳县,其东北部的双安和蒿坪,与全县都没有统一。
分析安康方言的内部差异,大底分四个层次:一、市内方言格局上的差异;二、市内三种方言之间的差异;三、一种方言的内部差异;四、以县为行政区域的内部差异。
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差异,究其原因,一是移民来源有别;二是地理环境所致。安康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居住形态多以散居为主要类型,加之旧时交通阻塞,其语言交际大多局限在或以家族或以沟壑川道为中心,所以方言的复杂局面在所难免。下面主要介绍前两种差异。
一、市内方言格局上的差异
在安康,中高山区域多把汉滨、旬阳汉江两岸一线称为前山,而把自己所处位置称其为后山。明清移民之前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一是西部和南部的巴山、秦岭的大山深处,自古以来与之交界的四川、重庆有着密切的人口、经济往来关系,其方言为西南官话;一是较早迁徙到安康的关中移民,他们几乎全部填补了中部盆地和东部的汉江两岸的空白地带,从而形成了前山一带的中原官话区。到明清之时的湖广移民,除一部分渗入到汉江两岸以及巴山、秦岭深处以外,大部分则流向安康东部的旬阳、白河、平利以及汉滨与紫阳、岚皋交界的大片荒无人烟的后山地带。所以前山与后山、东部与西部的方言迥然有别,总体上看,这是安康方言在布局上所表现出来的第一层面上的差异。
二、市内三种方言之间的差异
如前所述,安康境内不光存在着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还存在着湘语和赣语,湘语和赣语我们将另文介绍,这里只重点比较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这三种方言之间的差异。鉴于安康每一种方言的内部也都成复杂状态,所以这里选取它的核心区域作为它的代表点:中原官话以汉滨城关为代表;西南官话以紫阳城关为代表;江淮官话以平利兴隆镇为代表。为表述方便,以上分别简称为汉滨话、紫阳话、平利话。
(一)语音差异
1
、声母的差异
①安康中原官话声母25个,西南官话声母23个,江淮官话声母24个。相比起来,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安康中原官话区内的汉滨话有一套独特的唇齿音声母,即对中古知系合口字与宕摄庄组字、江摄知庄组字以及深摄开口字“入”,汉滨话读为[pfpfhfv]声母,而紫阳、平利读为[t?拶、t?h?拶、  ]。如下表:


诸如此类的例字还如“煮主柱抓挝桌啄拽追缀专转准庄状中种众∕除处戳着~火揣吹锤川船喘春唇蠢疮床创冲虫宠∕梳舒署鼠黍庶薯暑殊输运输竖树霜爽双孀∕儒乳如无输输赢”等。
②汉滨话大部没有[n]声母,不但泥来两母洪音相混,泥来细音也相混,都读[l];紫阳话泥来两母洪音相混,读[l],泥母细音字读为[n];平利话泥来两母洪音相混,读[l],泥母细音字读为[?捱]。如下表:


③庄组合口三等字,汉滨话读[pf]等,包括紫阳、平利在内的其他各县均读[t?拶]等。如下表:


④古精组与知章组合口三等字与见系合口三等字,平利话均读[t?拶]等,其中古精组与见系合口三等字汉滨、紫阳话读[t?揶]等,而知章组合口三等字汉滨话读[pf]等,紫阳话读[t?拶]等。如下表:


⑤见系合口三四等字(止蟹宕摄除外)平利读[t?拶]等;汉滨、紫阳读[t?揶]等。如下表:


⑥日母开口平利多数读零声母,汉滨、紫阳带声母。如下表:


⑦假开二、效开二、山开二、梗开二疑母字汉滨话今齐齿呼全读 母,包括平利、紫阳在内的其他各县均读 母开口,如下表:


⑧平利有翘舌硬腭浊鼻音声母,把“女”读[ ?  ],汉滨、紫阳读[ ny]。
2
、韵母的差异
1)平利有一套 韵和以 作介音的合口呼韵母: 、 a  ?藓、 ai、 ei
  an
  ?n、 a?耷。表现在见晓组声母逢合口细音与知庄章合口字(包括少量开口字)合并,读为舌尖后音t?拶、t?h?拶,韵母或介音是 ;紫阳知庄章组字韵母读为合口,见晓组字韵母读为撮口;汉滨知庄章组字韵母读为开口,见晓组字韵母读为撮口。如下表:


2)汉滨话对深臻摄舒声和曾梗摄舒声的韵尾读音不混,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平利、紫阳话分混,一律读为深臻摄舒声韵尾,即只读为前鼻韵母,没有后鼻韵母。如下表:


3)介音u古蟹止山臻合口端系声母字汉滨读合口,平利、紫阳读开口。如下表:


4)平利遇摄端系模、姥、暮韵及荘组鱼虞韵字与流摄侯、厚、候韵合流,读[ou],其中荘组鱼虞韵字“初、楚、助、雏、数”的声母又跟精组合为舌尖前,读[ts]等。汉滨、紫阳韵母读合口[u]。如下表:


5)入声末、没、铎、屋、烛韵端、泥、精三组和入声觉、屋、烛知系字平利读开口,汉滨、紫阳读合口。如下表:


6)日母开口字,平利多与合口合并而失声母;汉滨日母合口字多变开口;紫阳则不变。如下表:


3
、声调的差异
声调的差异是区别方言分区的最主要的因素。如前文所述,我们确认安康存在着三种大的方言片靠的就是它们之间所存在着的这种差异。
1)汉滨、紫阳为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利兴隆(及其白河、旬阳后山)一带为五个声调,除有阴平、阳平、上声外,去声分阴去、阳去。古清声母的去声字多进入现阴去,古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和古浊声母的去声字多进入现阳去,如:帝对靠故世拜再句怪冻(阴去);丽内墓第件是父旱动罪(阳去)。如下表:


2)紫阳话古入声不论清浊今全读阳平;汉滨话古入声的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平利兴隆(及其旬阳、白河后山)一带古入声的清声母、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去。如下表:


(二)词汇差异
安康的词汇差异,主要来自词汇的不同源流。时至现在,经过二百多年的语言交际,词汇的融合和渗透已基本趋于稳定。而那些差别最大的核心词语,也就自然成了代表本方言的词汇标志。根据社科院语言所制定的《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对汉滨话、紫阳话、平利话词汇进行比较,差异较大的词汇举例如下:


表中所举词语,说明差别主要集中在时间、身体、日常生活、服饰、称谓、动词、形容词以及指示代词上。其中以时间、日常生活、动词和形容词的差别最大。
(三)语法差异
1
、代词上的差异


2
、助词上的差异。汉滨话和平利话助词及其用法与北京话相近,但境内西南官话却存在有自己特殊的助词。如下表:


3
、语法格式上的差异。安康方言语法格式上的融合比较普遍,往往是一种方言同时兼用几种语法格式。如: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