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梵音――龟兹敦煌石窟壁画展”交相辉映
李华新
2013年5月18日下午,由新疆龟兹研究院和敦煌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丝路梵音――龟兹敦煌石窟壁画展”在敦煌莫高窟正式开展,画展为期5个月,将于10月10日闭幕,作为丝绸之路上两个关系密切的石窟明珠,实现了千年来首次“相聚”。天山网 2013年05月27日)
龟兹石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包括克孜尔、库木吐喇等9处石窟群,现存石窟679个,壁画近2万平方米,横跨公元3至11世纪,是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其最早的石窟壁画比敦煌壁画还要早200年;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洞,其中莫高窟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余身,西接古代西域,是佛教向中国内地传播的第一站。
龟兹石窟和敦煌石窟,作为丝绸之路上众多石窟中一对光彩闪耀的明珠,一西一东,交相辉映。龟兹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是佛教东传进入中国的关口,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最前沿,从东到西绵延一千多公里的石窟群带,拥有着独具魅力的佛教艺术。敦煌地接西域,是我国汉族最早接触佛教的地区之一,也是佛教向中国内地传播的第一站。随着佛教东传的步伐,龟兹石窟的艺术风格和内容对莫高窟艺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莫高窟的绘画、音乐、舞蹈糅合了浓郁的西域艺术气息。龟兹艺术是敦煌艺术的来源之一,敦煌艺术是龟兹艺术的延续与发展。
新疆的龟兹和甘肃的敦煌成为石窟双壁,成为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而且新疆的龟兹的历史比敦煌还要早,现在两地遥相辉映,而且龟兹对于敦煌艺术的影响是一种承接关系,在这样的一个的背景下,龟兹和敦煌的艺术地位和价值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共同申遗的石窟艺术,新疆和甘肃在历史文化的节点上再一次走到了一起,这是现代人的眼光和艺术眼界使然。以精湛的临摹技巧和写实的绘画风格,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龟兹和莫高窟石窟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对于两地不同的艺术风格会有更多人的审美解读,一起走向世界艺术的殿堂非常值得庆幸的一件艺术盛世。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