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不常回家:属违法!


 子女不常回家:属违法!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唱进了众多老年人的心坎里,然而不少儿女只注重对父母物质生活的照顾,“见钱不见人”容易让父母得“心病”。今天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开始实施,规定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应经常看望或问候。不过大多数律师表示,虽然“常回家看看”正式入了法,但实施起来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据了解,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1996年通过的,十几年过去,我国“跑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旧的法规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新《老年法》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人,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国家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此外,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谭小芳老师表示在精神赡养老人方面,日本有套独特的办法。日本老人与子女的同居率非常高,至今还存在一种社会习俗,即只有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生活才被认为是正常的、能给人以安宁的生活形态。即使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为保证子女“常回家看看”,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原则,即父母和孩子两家之间的最佳距离是“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
 
日本是一个较典型的“男子中心主义”社会,妇女一直是赡养照顾老人的重要力量。但在上世纪70年代,在工业化和都市化的迅猛冲击下,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了家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家庭的“空巢”现象十分严重。于是,伦理学家提出了“一碗汤距离”的概念,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不会凉为标准。这样,子女既有自己的世界,又能够方便照顾长辈。
 
后来,有人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最近为“一碗汤”距离,最远为“一炷香”时间。正是由于子女与老人分开居住的距离不远,从而保障了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如今,这一口号还被运用到楼市设计中,将适于年轻人居住的户型和适于老年人居住的户型结合到一个小区内,从而使“一碗汤距离”的小区成为人们居住的最佳地点。
 
韩国强调儒家文化价值观,坚持“家庭照顾第一,公共照顾第二”的养老政策,因此,韩国制定了较为细致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对于赡养老人5年以上的三代同堂家庭,在继承遗产时给予税收额90%的减免;每赡养一个老人即可扣除3000万韩元的遗产税。
 
对于需要赡养男60岁、女55岁以上直系亲属的纳税人,每年可免除48万韩元的所得税;对于子女和父母各自拥有住房,又选择在一起生活者,可以免除一方出租或出售住房的所得税;本人或其配偶与直系亲属老人共同生活两年以上者,可以获得政府优惠贷款,用来购置、改造、新建住房。
 
“咋样叫‘常’?一周一次?一月一次?还是半年一次?”“‘看看’该怎么看?带钱还是带水果、营养品,还是什么都不带,回来一圈扭头就走?”“常回家看看”的法条,近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法实施前后,不少人都说,如今生活节奏这么紧张,哪里能保证“常回家看看”。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很多远离父母的上班族来说,虽然每年假期上百天,但还真难做到“常回家看看”。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子女,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父母。但目前如何界定‘经常’还有待配套解释予以明确。可以肯定的是,有条件‘常回家看看’的子女,不回家探望,如果父母起诉,法院应该受理,并判令子女履行精神赡养的义务。”四川省高院民一庭副庭长施家蓉解读新法条称:比如子女与父母在同城工作或子女利用休息时间可以探望父母的,都属于有条件履行精神赡养义务的,法院就应该支持老年人的精神诉求。
 
谭老师表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为子女,赡养父母,孝敬老人,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是做子女应尽的义务。我们不能只在母亲节或是父亲节为老人打一个电话,说一句问候的话语,而是要常回家看看。 然而,我们都知道,关爱老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规范,感恩父母,孝敬老人,是每一个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谭老师表示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做子女的为事业、为家庭而奔波。因为忙,好多人忘记了常回家看看,忘记了曾经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忙完自己的事,再抽空看望父母,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无奈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正是这样,我国新出台的第三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章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首”。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源远流长。因此,作为子女,要多了解老人,多孝敬父母,多关爱老人,多为父母安享晚年担当起我们儿女们应尽的责任,为父母献上儿女诚挚的爱心,要经常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即便是陪老人吃顿饭、向长辈问声安、与父母聊聊天,或是给父母一个笑脸、一声问候,尽管这是微不足道动作,但这都会让父母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