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略谈
周正祥 罗珊 蔡雨珈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要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进一步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等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但发展还很不平衡,总体运输能力仍然不足,交通网络的覆盖广度与通达深度还很不够,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不够高效。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客货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旅客运输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化。因此,必须继续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综合交通运输在产业优化布局、人口合理分布、城镇空间科学拓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战略意义十分突出。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居中部腹地,东连西接,南通北达,具有重要的战略交通枢纽地位。湖南交通运输发展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面临国家调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出台促进内河水运发展政策措施等重大机遇,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对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继续支持长株潭城市群两型交通发展,重点推进湘江、资江、沅水、澧水大通道和岳阳、长沙等重要港口建设,加快发展管道交通,形成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湖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因此,湖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应包括:(1)合理布局、适度超前、讲求效益、多元投入、绿色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切实保护环境,建设“两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建立严格的安全监管和质量管理制度,并贯穿于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着力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3)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准确把握湖南交通打基础、还欠账的发展定位,抓住机遇,加快建设,统筹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尽快完善高速公路骨架网,加快补长水运、民航、普通公路和管道运输短板,优化交通运输结构。(4)立足大部制改革,突出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地位,理顺关系,加强顶层设计,不断提升湖南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物流效率。(5)准确把握交通是民生工程的定位,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普遍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全面消灭危桥,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切实解决老百姓最现实、最直接和反映最集中的问题。(6)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资本运作、招投标办法改革、两型交通技术理念、运营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创新突破,破解难题。
湖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主要应立足湖南省情和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突出科学发展,水、空、路、管共进,建管并重,稳步提升,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体包括:(1)完善区际和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完善湖南公路网规划,加快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瓶颈路段建设,加强国、省、县干线公路改扩建。大力推进湖南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推动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和港口规模化发展。完善以黄花国际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为骨干、支线机场为补充的航空网络,积极推动通用航空发展。适应长株潭城市群发展需要,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以国、省、县干线公路为补充,推进城市群内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率。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路线,规范建设标准,有序推进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统,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规范发展城市出租车业,合理引导私人机动车出行,倡导非机动方式出行。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出行效率。(3)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建设。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支撑点,统筹规划衔接,在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建成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以综合枢纽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构建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相互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实现“零换乘、无缝衔接”。(4)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要求,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机衔接,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广先进装备技术应用,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优化运输组织,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客票一体联程、货物多式联运。(5)快行系统与慢行系统并重,积极打造陶(渊明)李(白)式休闲。利用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实现点对点的快速通行,通过慢行系统的幽闲来享受生活,吟诗作赋,浪漫人生。
【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委托项目(批准号:12WTB34)、湖南省交通厅科技进步与创新项目(批准号:20124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