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玲·题荀子(1)
人心归仁,王道得施,礼法并尊(2)。愈言大醇小疵(3),不白声名,性恶为真(4)。可叹天人相分(5),善恶本同根。想荀卿博学多育,韩非李斯出一门(6)。 法式天下谁敢僭(7)?赏罚重,征暴诛奸臣(8)。《礼论》更辅《乐论》,传六艺(9),功如圣人!援霸入儒(10),刚柔济大力转乾坤!列星随旋日月递(11),先圣化人伦!
注释:
(1)(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又称荀卿、孙卿,赵国人。荀子广裁道、法、名、墨诸家之说,而终会归于儒,成为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总结者。
(2)荀子认为,要想使“人心归仁”“王道得施”,必须“礼法并尊”。
(3)韩愈评论荀子:孟子为“醇乎醇者也”,而荀子则“大醇而小疵”。意指荀子之说,大体纯正,但有小毛病。
(4)荀子创“性恶论”、“性伪论”。
(5)“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
(6)韩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7)荀子的弟子们认为:“今之学者,行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仪表。”
(8)(10)荀子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征暴诛悍,治之盛也。”(《荀子》)
(9)荀子著《礼论》、《乐论》,阐发儒家礼乐思想,儒家“六艺之传,赖以不绝者,荀卿也。”
(11)荀子认为,天道刚健,生生不息:“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本诗用此,意指日月相递,时光飞逝,我辈华夏后人,应当“列星随旋”,跟从先圣,效法先圣,重建业已破败的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