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4月1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3 月份制造业 PMI 为 50.1% ,比上月回升 0.2 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
单从这一数据来看,经济活动似乎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国家统计局相关专家也认为,这与各项政策措施的作用开始显现有关。但是,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大数据重回扩张区间的背后,却隐含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却始终未能有效解决的风险隐患,也可以说是经济最大的隐患——中小企业困难状况没有改变。
我们注意到,在官方的PMI数据中,大型企业已经表现出现比较稳定的状态,3月份的PMI为 51.5% ,比上月上升了 1.1 个百分点,且呈继续回暖的趁势。但是,中、小型企业则双双回落,持续低于临界点。这与此前汇丰发布的3月份PMI初值数据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且已重新跌落到临界点以下基本匹配。汇丰的初值数据为49.2,创11个月来的新低。因为,汇丰的数据采集与官方不同之处,就在于汇丰主要是采集中小企业的数据,而官方则以大企业为主。但3月份官方数据中的中小企业运行状况也远差于大型企业,说明中小企业的运行状况确实非常不理想。
事实上,这是一个随时都可能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老问题了。因为,自房地产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以来,中小企业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难过了,不仅融资的难度越来越大,税费负担越来越重,融资的成本越来越高,而且生存的环境也越来越差。比如土地资源的配置、税收政策的扶持、财政资金的支持等,几乎都与中小企业无缘。尤其令中小企业难以应对的是,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大企业、大项目,在给予了无休止的政策扶持以后,又把因此造成的财力缺口追加到中小企业身上,使中小企业成天为资金忙碌,最终不得不寻求地下金融组织的帮助。全国很多地方所以出现大量非法集资和老板跑听现象,很大程度上就与中小企业的困难有关,与中小企业被融资压得喘不过气来有关。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再不真正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正视中小企业的困境,就算宏观经济数据出现回暖,回暖的基础也不会扎实,经济复苏的步伐不会太快,居民就业、收入增长等就会成为影响经济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出现比较强劲的复苏势头,靠的就是居民消费的拉动。虽然中国居民在消费问题上与美国居民存在一定差异,存钱的意识远强于消费的意识。但是,对年轻一代而言,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多数年轻人还是愿意消费、喜欢消费、善于消费的,只是苦于消费能力不强,收入水平不高,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中,就业状况不佳、收入水平不高是最主要方面。
事实也是如此,当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对就业和居民收入的保障能力也就不可能太强。相反,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又对就业形成强大的压力。为什么中央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呢,说到底,就是想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空间,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转型。但是,在目前的环境下,尤其是地方政府只想着国围绕大企业、大项目和土地财政转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怎么可能具有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呢?中小企业又怎么可能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呢?
PMI数据或许只反映了中小企业运行困难的一个方面,现实生活中,中小企业的困难还要远大于数据所反映的。随着股市的回暖,一些中小企业主,也开始将手中睥资金转向股市了。那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将更加不利,中小企业今后的日子,可能会比现在还要难过。
虽然说如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并不只是中国的难题,也是许多发达国家的难题。但是,从总体上讲,发达国家在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还是有很多好的措施和办法的。特别是政府在政策、资金、资源的支持和配置方面,主要是向中小企业倾斜。即便这样,中小企业发展仍然是政令的一大难题,更别说我们的地方政府都把政策、资金、资源都给了大企业、大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了,中小企业发展之难,也就更加不可低估了。
所以,如何从PMI数据所反映出来的中小企业困难上,更加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的困难以及中小企业困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是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的。否则,真的会演变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