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跋涉(103):
又去城子村
2015年7月27日。
实际上,到昆明之后,我的旅行暂时中断了。旅行是一件很个人化的事情,文化或者环境的体验所需要的是个体的感觉、情绪和反省。而到昆明之后,我将自己投入到亲情的联结和融合中,个体的存在暂时退隐了。
7月26日一早离开澄江,两个多小时后到了泸西。兄弟们在一起,喝酒成为唯一重要的事情。在我的旅行者身份还没有完全转变的情况下,我的感觉和情绪还不能很好适应这种变化。旅行中的每一天,每一个时刻,我都是充实的,丰富的。旅行之中,我总是在体验,在调动神经和情绪去感觉,去认知,去反省。在旅行中,我不曾浪费过片刻。可是,回家之后,作为感觉和反省的主体的个体退隐之后,我也失去了感觉、认知和反省的机会。我一再感慨——酒精空白了我的行程。当我习惯性地睡前写日记的时候,发现一整天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
后来又一想,其实对于生活来说,旅行以及旅行中对异质文化的追逐和体验只是一个特殊和例外的事情。我们的生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平淡中度过的,是在按部就班和循规蹈矩中完成的。平淡而乏味的生活,也正是生命的体现和实现形式。何况,在我的被酒精空白的行程中,还有一种叫做天伦之乐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值得追求和值得实践的。
到泸西的第二天,我们决定去一趟城子村。城子村是泸西比较有名的旅游景区之一,被打造成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典型。我到过城子已经很多次了,大多数是别人陪同,有时候是陪同别人。这次去是因为舅舅们的到来。城子村那种俗称土掌房的“传统建筑”,说不上有什么特色或者旅游价值。所谓的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纯粹是个噱头。这里的住户大多是汉族;那种泥土夯就的平顶的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很不科学的做法。也就那么几座屋顶可以相通的建筑,也就那个前户屋顶成为后户晒场的模式,就成就了一个“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
城子作为旅游景点,很大程度上是营销的产物。从泸西到昆明,尤其是昆明机场,到处是巨幅的漂亮广告。广告当然是神秘而美好的,如果你按图索骥,不会找到那个城子。让人有些费解,花那么多的钱做那么大规模的营销推广,却不在景区建设上踏踏实实下点功夫。作为景区重点的“土掌房”很多摇摇欲坠,缺乏修缮和维护;景区道路建设也不完善,设计很不合理;景区卫生管理也大成问题,到处是牲畜粪便,气味也很难闻。
这样一个“景区”,门票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