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itchat的思考】(来自chat作者群里交流一下思考的汇总:
核心:打造知识江湖
1、当前、整体、阶段、节奏,
整体:节奏:数量--质量-- 质变,也就是从运营到经营的过程
这个阶段是需要经历的,
-- 数量(规模化)
-- 质量(精准化)
-- 突破(经营化),
把控这个过程的节奏
补充,
1)当前初步阶段,
内容方面,大纲、思路、图解,然后细节可以允许一些Bug,毕竟大家都是快餐产出物[呲牙]
2)关于内容质量把控,
可以初步设定一个模板,目前来看内容偏重于IT方面较多,所以总体来看有一定规律性的(比如,问题/现象-- 解决方案--解决效果,或者What-- Why-- How 等方式 )
文字编辑模板看看如何优化一下,能够解决一部分格式问题,
2、用户分析,
用户可能会有的几种需求(包括听众、以及讲师):
1)圈子:个人展示的平台、以及发展、成长、突破的通道(捷径);
2)知识:从不知道到知道,引发启发及冲动、以及行动力;
3)问题:职业发展路径的问题、职业发展瓶颈的问题,其次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追星:追随自己喜欢的大侠;
5)围观:自我评估良好,看看大家都在干点啥;
6)迷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3、突破口-知识树、职业树,
整体知识图谱,也就是对整体内容的结构化可以作为一个突破点,
比如,对于用户群体,就可以看做是一颗职场大树,其中有根、有分支、有树叶、其次就是开花结果,这个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生态链,
从中可以描绘出一个知识体系树,那么在这个树上能够做什么呢(想想的空间很多的)
1)职业发展路径、一目了然,原来还可以那样发展的,
2)个人成长所需“带头大哥”、以及所需的知识结构、
3)领域知识库
在此基础之上,会衍生出更多的东西,包括招聘(社会化资源池)、企业人才储备、出版物、等等
4、眼球效果,
1)来自咨询师加兴的反馈,在这点上我有不同看法,我之前有篇文章中列举的一个工式:成长 = 70%工作任务 + 20%他人指导 + 10%系统学习,GitChat现在在争取这20%的“他人指导”份额,对人的成长效用是有限的。所以,我评价的GitChat用户付费动机 = 70%眼球效应 + 20%粉丝冲动 + 10%成长动力
2)有可能思考的角度稍微有些不同,那么思路、行动都会有所差异,可以一起继续探索,
-- 个体的培养,
-- 平台的发展,
-- 行业模式的探索,
眼球效应其实现在已经初步展露,最起码在IT圈子里,似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都有Gitchat的信息及影子,从中可以看到背后的变化,
1)营销方案、及推广策略,
2)运营机制,节奏的把控,
3)知识内容的快速积累(膨胀),
5、现状、及建议,那么当下,
1)数量:
继续加大力度,从圈子、群落、领域来拓展(同时要伴随着平台定位的解析,从IT这个印象向其他领域拓展是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的,观念的转变、思考方式的切换),
2)质量,
对于当前快速增长的用户、知识量进行质量方面的改善,为下一个阶段坐好铺垫,
3)经营,
此事可以借助经营的思维来运作起来,其关键点即用户、数据、流量/流水几个方面综合评估(在临界点/底线的把控下可以借助资本的运作,比如调动圈子、版主、群主等的资源)
【关键】:定位、旗帜,“我能带来这样的价值、我具有这样的资源、我需要哪些方面的资源”
6、【知识树】
思考如下,
面对一张,“职业树/知识树”的时候,
-- 根,门派/领域
-- 枝,发展路径
-- 叶,知识体系结构,能力模型
-- 拐点,可以是,
那么,相关领域的大咖,可以根据解答、活跃情况排名、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对接(包括职业规划、招聘、垂直社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