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究竟有没有相向而行的概念?
-----一位朋友说看到新华社评论员《相向而行才能解决好中美经贸问题》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碰到一位朋友,他说估计中美贸易又有新进展了;因为他看到新华社评论员《相向而行才能解决好中美经贸问题》的联想。因为如果不是取得了新进展,我们这评论员文章就不会这么乐观。然而这位朋友说他倒不是关系中美贸易的问题,而是‘相向而行’这个词吸引了他。他说如果是美国评论员说这个词没有什么,但由中国人说出来就代表我们上下应该是遵循‘相向而行’的宗旨。可现实情况却叫他糊涂了,因为最不‘相向而行’的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今天这个领导上台确定了一个政绩方向,明天另外一个领导上台肯定又确定了自己的新的政绩方向;所以原来的政绩方向就是半拉子工程了。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个朋友说改革开放究竟需不需要理论方向;如果是‘摸石头改革’就肯定不能‘相向而行’了,因为前面就要淹死了你还‘相向而行’吗?
我们看到这一年多以来,中美贸易战总是美国先打第一枪;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新华社评论员才说出了中国领导的心声,“相向而行才能解决好中美经贸问题”。因为在中美经贸摩擦持续中的磋商进程波折不断,最后是双方都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正因为如此,所以聪明的中国人首先告诉美国;经贸摩擦升级不利于中美两国,也不利于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因为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经济体,中美双方利益深度融合;那是因为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已经深度连接,这就是中国人发现的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即使从中美建交40年的历史来看,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增长了252倍;2009年至2018年间仅美国对华出口就支撑了超过11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97%的受访美国企业表示与中国做生意是盈利的,中美贸易平均每年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850美元成本。所以中国人发现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处理好中美经贸关系有利于中国,实际也有利于美国;当然最后是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正因为如此,中国要求美国与中国‘相向而行’;因为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真理。
我没有这么高的政治水平,我只知道经济贸易取决于双方的需要;因为你需要进口我的产品,而我也愿意卖给你;这就是共赢。就如同美国的武器很先进,但就是不卖给中国;这能是双赢吗?因为这与我们计划经济的体制存在本质的不同,任何外国与中国贸易肯定都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经济贸易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公平,只是双方的需要而已。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全球经济单边主义思潮只会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以前全球化的经济中两大经济体系泾渭分明,那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而今天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品销售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发展中国家又重走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之路;这样的现实情况是对立矛盾加剧,这就是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矛盾越来越大的原因。
是啊!如果我们的改革开放是‘相向而行’的话,那么我们经过三十年才全面整合的土地就应该继续前进;然而改革开放我们首先进行的却是对这整合的土地再分田到户,这应该不是‘相向而行’吧。因为这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又要整合土地了,因为专业化与规模化又成为了我们农村改革的新亮点。同样我们的国有企业是经过三十年的探索,而且全部是结合地方资源的计划经济的产物。正当国企需要前进的时候,我们社会的改革竟然是将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改制改成了私人企业;即使我们没有改制的大型国有企业,最后也是通过下岗而裁减大量的员工。可我们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的阅兵见到的却是另外的境况,因为这国产的武器与先进技术竟然全部是来自没有下岗也没有改制的军工企业。这就是说如果当年真的是‘相向而行’的话,我们今天应该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强国。但我们的改革方案却从来没有说过‘相向而行’,全部是重打锣而另外开辟的方向。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怀疑改革开放究竟有没有方向性;因为任何领导的任何决策从来没有站在前任的起点之上,而全部是自己重新高筑的舞台而高调的新方向;这应该是我们中国特色,也是我们社会对外提‘相向而行’而从来没有对内提这个规则;这才引发我们的思考。
当然作为今天中国社会的中老年最不可理解的‘相向而行’,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住房、教育和医疗本来就已经是免费的;可改革开放却是‘逆向而行’,将这本来是社会主义国家福利的东西搞成市场化了;而且还是过度市场化,所以今天中国社会的住房、教育和医疗成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负担过重的山。如果当年是‘相向而行’,我们今天是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是在住房、教育和医疗的幸福享受中欢笑。然而可惜的是正是因为没有‘相向而行’,所以绝大多数中国人为这三座山就操心与焦虑不已。更重要的是当年我们百分之九十五的中国人是固定而且是就近就业的,而现在我们社会却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是没有固定工作的;所以到处流动成为了今天中国人的普遍现象。正因为如此,我们究竟是应该‘相向而行’还是‘逆向而行’成为了各级领导干部领导随心所欲的牌;这才是今天中国人不理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