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三十二相愿


 

二十一、三十二相愿

【原文】

‘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1]者,不取正觉。’

【章旨】

悟道之人,清净庄严。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译文】

‘我作佛时,国中人天,圆满具足三十二相。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问:如何是“三十二大人相”?

答曰:佛教说的三十二相,这是个比喻,比喻心性上的清净庄严,比喻心性上的大人之相,而不是生理上的相貌端庄。

我们学佛,不可把三十二相当作生理上的相貌。若把三十二相当作生理上的相貌,那么,六祖惠能,又瘦又小,像个獦獠,则不具三十二大人相。然而,若从心性的面貌来说,若就精神的面貌来说,六祖惠能,则具足三十二大人相,清净庄严,等同释迦。心性意义上的六祖惠能,“本来面目”意义上的六祖惠能,诸人还见么?若欲见他先见己,见得自己便识他。何以故?三世诸佛,法身不二,三十二相,个个具足。

若有人言,如来三十二大人相,即是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样样皆好。如此而言,如此而信,即名谤佛,不解如来所说义。经云:“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在我们的心灵世界中,还有丑陋么?还有不端庄么?若有丑陋,若有不端庄,即名不具三十二大人相。在我们的心灵世界中,还有贪嗔痴么?若有贪嗔痴,即名丑陋,即名不端庄,即名不具三十二大人相。

彻见自性之人,心中无有三毒。彻见自性之人,自性清净光明。故云“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所谓设我得佛,就是当我彻见自性之时。所谓国中人天,就是指心中的功德,心灵的面貌,而不是指另一个物理世界中的生命个体。

彻见自性的人,或曰花开见佛的人,或曰往生净土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清净光明,德相庄严。若不如是,则不名见性。若不如是,则不名见佛。若不如是,则不名往生。

我们学佛,应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净化我们的心灵,庄严我们的自性。如是而行,方能得见弥陀,方能往生净土,方能渐渐具足“三十二大人相”。

可是,迷人不知“三十二大人相”的义,以为“三十二大人相”,就是“五官端正,色身相好”。因此之故,他作种种善事,只是希望来生,五官端正,色身相好。如此着相,如此妄想,则不名修行。这样的人,即使成了“天下第一美女”,即使成了“天下第一帅男”,那也不是佛教所说的“三十二大人相”。

彻见自性的人,他的心灵世界,则自然清净庄严。若不如是,则非正觉。用经中的话说,那就是“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1] 三十二大人相:古代印度所说的色身的三十二种相好。佛教借助于色身相好之说,所表达的是精神面貌这个意义上的德相庄严。大家切莫将色身相好当作佛经中所说的三十二大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