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贵成

   喜欢研究历史,谈论教育,评点天下小事,多写杂文、随笔,主要发表在《杂文报》、《书屋》、《文史天地》、《山西文学》、《搜狐》等十几家报刊网站。曾获2007年搜狐教育博客群年度人物,2008年搜狐教育十大名博等荣誉。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如需转载本人文章,网媒请注明作者,纸媒请与本人联系。方式如下: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由校园歌谣透视青少年学生的生存状态(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是一个民谣泛滥的时代。无论报刊杂志,手机短信,到处都有它的影子在徘徊。其中,校园歌谣以它特有的风姿被广大青少年学生传唱于神州大地的中小学校园里。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父母、教师和学校当局,如何看待和认识这些校园歌谣,将决定着我们对青少年的关怀程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改进目前这种让人忧心的教育局面。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陈会昌教授认为,现在孩子学习负担重,编一些校园歌谣,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压力大就要想办法摆脱”。儿童诗人高洪波也说,孩子们“受到的权威的压迫”,在歌谣中调侃一下教师或父母...

Read more

由当年清华北大的考题说起


现在人们喜欢说“与时俱进”,好像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周围的一切都飞速向前发展进步了。有些方面是这样的,比如经济、科技等,但在某些方面如教育特别是语文学习方面,则完全相反,不但没什么发展进步反而退步(说得难听点简直就是堕落)不少。若论起罪魁祸首来,自然是正大行其道的全国统一语文高考标准化考试了。说到高考,可能一些捍卫真理者又要大声疾呼了:怎么又是高考?难道上大学能不要考试了吗?考试当然要,但就是考试也不能把语文蹂躏践踏得不成样子。说实话,现在的语文高考并不见得比万恶的旧社会高明多少。还是让我们看看上世纪前半叶的大学招生是怎么样进行国文(现在的语文在当时的叫法)考...

Read more

职称评定:荒唐何其多


在中国,只要你是吃公家饭的,还拿着一份不多不少的工资,那么,职称评定就会成为你心中永远无法抹平的伤痛。特别是在今天,职称评审部门制定的那些条条框框,充满了太多的荒唐色彩,飘散出令人窒息的霉变气味,使滥等充数不学无术者扶摇直上,让真正有学有识者沦落下层。我的话虽有点激愤,但事实却正是如此。

在牙雕界具有“球王”之称的翁耀祥,近日在职称评定中就遇上了荒唐事。有关部门告诉他,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申请,因资历不够被退回来了。所谓的“资历不够”,不过是说翁耀祥学历低,仅初中文化,又没有论文,更要命的是他原先就没有...

Read more

刘道玉:新中国不多见的的大学校长


    说起解放前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引起我们联想的大多是人民多灾多难的情景。但是,在教育史上,它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那一时期,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校长(也可说是教育家),蔡元培、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等等,这些前辈以其卓绝的教育思想,果敢的改革措施,为中国曾经的教育辉煌做出了不朽的功勋。世易时移,新中国的教育史上再也出现不了那样的教育大家。当然,并不是中国无教育家,无好校长,而是僵化的教育体制早把他们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尽管缺乏产生好校长的土壤,尽管新中国的大学校长们难以与前贤比肩,然而,敢于冲破重重禁区,大胆进行教育改革,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学校长,...

Read more

“野史”背后的台湾经济“起飞”


     近年来,由于各路媒体上充斥着大量的野史戏说,人们渐渐地不再相信所谓的正史了,认为正史不过是“为帝王将相做家谱”(鲁迅先生语),在叙述历史的真相方面,不如野史直接明了。于是乎,各种“野史”漫天飞舞大行其道,不少人陶醉其中信得如痴如醉。历史小事信“野史”,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唯“野史”之马首是瞻。比如,在台湾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这一历史大事上,“野史”也是招摇过市。一些正直的爱...

Read more

更新德育内容创设良好环境——对道德教育的理性批判



      中国社会历来都是一个强调与看重道德伦理的社会,时至今天,如果一个人——不 论其地位有多高,权势有多大,在社会交往中如果被人称为“缺德”,或是变相地被称为 “瞧他那德性”,那就近乎是一种最严厉的指责了——时代发展到21世纪,我们的道德教育水平之低却让人汗颜不已。逃离、出走、滋事、自杀、越轨违法行为,心理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变态人格,更有甚者,杀死母亲,以至人们惊呼:道德教育处于危机之中!

  &nb...

Read more

面对素质教育,青年教师该反省什么(三)


                 三、德行欠佳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认为最重要的三点师德是:1、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2、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3、永远不对任何学生绝望。这三点师德并不苛刻,是教师起码应该做到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市侩哲学、拜金思潮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面对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学生学习成绩,品性好坏等因素时,往往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那些家长有权有势,或能为老师考得高...

Read more

面对素质教育,青年教师该反省什么(二)


                     二、素质堪忧

    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师范院校存在招生难的问题,尽管国家一再提高这类院校学生的各种补助,加上现在教师就业形势较乐观,但一般学生高考时仍不愿报师范院校。为了招够生源,师范院校只好一再降分而招。毋庸讳言,这样招到的未来教师们的素质在各类院校中是属于低水平的,而低水...

Read more

面对素质教育,青年教师该反省什么(一)


      素质教育的口号在上世纪末就被人们喊得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但真正的素质教育又实施得如何呢?不客气地说,时下的学校教育只是形式上多了点素质教育的皮毛点缀,而骨子里却是应试教育的幽灵在游荡。个中原因除了社会、家庭、教育体制等固有的积习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阻力来自于教师,尤其是教育改革的希望——青年教师身上。青年教师本应该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吐故纳新,顺应世界教育创新潮流,大踏步闯出一条中国的素质教育之路。然而在现实中,不少青年教师身上却存在着有悖于素质教育发展的陋习,下面,笔者就列举一二并略作分析。

&nbs...

Read more

施琅: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台湾问题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块心病,而随着满清政府武力收复台湾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施琅大将军》在中央电视台晚间黄金时段的热播,台湾问题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剧中主人公施琅以其超凡卓绝的勇气和才能一举收复台湾,引起了亿万观众的强烈共鸣。于是乎,一股施琅研究热在神州大地上蔚然展开。但由于施琅的生平充满了太多的曲折多变,故而对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褒之者把他赞为“维护统一,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贬之者斥他为“民族败类,无耻汉奸”,而且这两种观点还在网上展开了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