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贵成

   喜欢研究历史,谈论教育,评点天下小事,多写杂文、随笔,主要发表在《杂文报》、《书屋》、《文史天地》、《山西文学》、《搜狐》等十几家报刊网站。曾获2007年搜狐教育博客群年度人物,2008年搜狐教育十大名博等荣誉。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如需转载本人文章,网媒请注明作者,纸媒请与本人联系。方式如下: 邮箱:[email protected]

“康乾盛世”何足道


           “康乾盛世”历来为人们所赞叹,尤其为新世纪的中国人民所喜欢。君不见,各路导演明星孜孜不倦地演绎出一幕幕康乾盛世的动人故事,为人民群众上了一节节规模空前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芸芸众生被教育得如痴如醉豪情满怀。难道“康乾盛世”真的如此美好让人无限神往吗?非也,这只不过是国人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自恋情结。只要将“康乾盛世”放入历史的长河中横向比较一下,就可明白“盛世”的真正...

Read more

中国当代文学的垃圾命运


     日前,在国际汉学界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德国汉学家顾彬,接受德国权威媒体“德国之声”访问时,突然以“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中国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等惊人之语,炮轰中国文学。顾彬的言辞很是激烈。对上世纪末在国内红极一时的“美女作家”,顾彬认为那“不是文学,是垃圾”。他直言不讳地认为:“德国到处都有作家,他们代表德国,代表德国人说话,所以我们有一个德国的声音,但是中国的声音在哪里呢?没有,不存在。中国...

Read more

删改教材成了中国的“专利”


     近日,《一篇被删改的中学语文课文完整版》的帖子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披露了中学课文《口技》的原版文字,相比现在中学教材中使用的版本,删改了一小段涉嫌“中学生不宜”的文字,引起了众多网友的争论。

    明末清初人林嗣环的古文《口技》早已经是教材里的名篇了,其中有一段落原来是:“遥闻深巷犬吠声,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而到了教材里却摇身一变成了“遥闻深巷犬吠声,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Read more

无谓的救治何妨放弃——由“人鱼宝宝”的死亡说起


       我是第一次听说“小人鱼”这种婴儿的——他曾是世界上第三个患“美人鱼综合症”并幸存下来的婴儿;但他早被父母遗弃了;他在这个世界停留了38天,历经两次手术,在医院护士阿姨精心照顾下成长; 12月12日,“小鱼儿”全身浮肿、血压不稳定、颅内出血,12月17日晚,分腿手术失败,他最终离去。

   “小人鱼”病危了,该不该放弃对他的治疗?一些伦理和社会学方面的专家纷纷表示:抢救是最好的...

Read more

举报英雄何时不再流泪又流血


      现在,腐败分子尽管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他们依旧前腐后继不屈不挠。看着腐败分子们气焰如此嚣张,民间的一些正义之士拍案而起,响应国家号召,毅然走上了举报腐败的漫漫长路。然而义士们换来的却是流泪又流血,辛酸受煎熬,打击被被复。
 
    2006年4月30日,湖北宜昌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判处汉口火车站原站长、武汉铁路分局原副局长刘志祥死刑,缓期2年执行,同时对其非法所得4000余万元予以追缴。把刘志祥送上法庭的是进城打工的高铁柱和做票务的汪...

Read more

清退惠志敏,折射出中国教育界的无知和冷漠


  近来,经过《兰州晨报》的报道,代课教师惠志敏的不幸遭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42岁的惠志敏,曾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良平乡惠家小学的代课教师,且一“代”就是21年。原本教学成绩非常突出的他,却在清退代课教师的改革中被一脚踢出,不得不走上进城搬石头的谋生之路。

  一提起代课教师,也许有些名师模样的人又要嗤之以鼻了,什么学历低下,没受过专业教育训练,从事教育不合格等等时髦词汇就要脱口而出了。在这些名师的眼中,代课教师成了无能的代名词。我不敢说人家名师们的说法有误,但若用在惠志敏身上,却是大大的错了。在过去的从教生涯中,惠志敏曾被评为全乡模范教师(代课教师评...

Read more

向美国的忏悔文化学习


     2006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这一年不仅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更是“文化大革命”发动40周年和结束30周年。在时代主旋律的感召之下,全国各地都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大型活动,或征文比赛,或演讲比赛,或歌咏比赛,连我那9岁的儿子也被老师赶着鸭子上架,写了一篇纪念日记。真个是声势浩大热火朝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缅怀革命先烈的热情。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革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是不是由于时代主旋律的态度是不提倡不议论,中华民族就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淡忘了呢?除了网络上有一些正直之...

Read more

“执行难”真的难执行吗


      时下,法院的“执行难”已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故而各地法院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想出了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奇招怪招。2006年9月8日的《羊城晚报》就报道了这方面很有意思的一则新闻。今年6月23日,北京市二中院登出一则轰动全国的悬赏执行公告——一宗案值1.5亿余元的案件,申请方开出了执行回款20%的回报,3000多万元的赏金创下最高纪录。像这种“悬赏”执行的办法,近年来已为各地法院竞相采用。2005年8月,广州中级法院也出台了《举报被执行人财产奖励办法(试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