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程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现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会成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和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多元化退潮:数据背后的经济真相》、《<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等著作。

穆迪差评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浅明不见深理,近才不睹远体”。5月24日,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3下调至A1。从下调原因来看,此举依然延续了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经济的刻板偏见,夸大中国政府债务风险,曲解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进而产生了背离中国经济现实的评级偏误。本轮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稳定锚”,积极提供着逆周期的全球治理公共品。

  因此,这一评级偏误虽然对中国经济本身影响有限,但是将大概率产生多层次的外溢冲击,加剧全球经济的顺周期波动,恶化全球复苏的中长期前景。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在全球博弈乱局下,国际评级机构造成的评级偏误与外溢冲击...

Read more

美联储今年加息,明年缩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的日趋稳固和通胀预期的日渐抬升,美联储加速退出货币宽松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一进程中,如何择时削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并使之与常规利率工具合理搭配,将是亟待解决的政策难题。我们认为,对于退出货币宽松,加息和缩表遵循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机制。

  虽然两者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但是缩表会降低美国自然利率,进而产生多重政策风险,其政策收益也具有更强的不确定性。为了有效抑制通胀和提振增长潜力,分阶段的政策搭配将成为合意选择。

  当基准利率低于温和通胀率时,美联储将坚持加速加息,缩表仅进行初步尝试;当基准利率到达温和通胀率时,美联储才...

Read more

人民币汇率已走出痛苦的寒冬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今年3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中有升,年初的破7共识逐渐烟消云散。那么,这种稳定是意外的昙花一现,还是中长期的大势所趋?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三大关键支柱已悄然形成,为长期走势趋稳奠定了基础。

  从内因看,今年年初的预期管理不仅有效打破贬值共识,更对贬值心魔形成长效化抑制;从外因看,由于美元的“特朗普行情”终结,人民币汇率运行情景改善,汇率政策摆脱两难困局;从基本面看,“811”汇改至今,人民币有效汇率高估压力的释放已经阶段性完成,在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中...

Read more

如何应对国际评级机构的偏见


  商业社会,难言绝对的正义,只有永恒的利益。利益之争是恒古不变的国际主题,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围绕利益展开的全球博弈更趋混乱和激烈。近年来,全球对抗性博弈就持续升温,国际评级机构接连对中国发难,2016年3月,穆迪和标普断然下调了中国评级展望,惠誉也对中国主权债务风险和信用违约风险发出了口头警告;2017年5月,穆迪更是直接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我们认为,在全球评级普降的背景下,评价国际评级机构的行为需要更严谨的专业分析,而从评级升降比的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看,国际评级机构的确对中国存有偏见,这种偏见正借由各种渠道对中国利益带来复杂冲击。面对冲击,中国需要多管齐下、积极作为,提...

Read more

比特币不具有货币的本质属性


  “恐惧有如洪水,它总是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比特币就是一股洪水,在经过2013-2015年的蛰伏之后,它强势卷土重来,不断挑战着市场的认知极限。2017年5月,受勒索病毒以比特币为要价货币等一系列因素的刺激,比特币价格冲上2100美元,用短短两年完成了近十倍的惊人涨幅。

  虽然比特币目前还不是一种货币,但比特币现象就是一种货币现象。本质上看,比特币的狂飙,是担忧、恐惧和贪婪集中宣泄的结果。而这些担忧、恐惧和贪婪,都围绕着信用货币体系的种种短板和漏洞。

  我们认为,尽管价格高企、波动剧烈、风险极大的比特币可能已经缺少实际的投资价值,但比特币现象依旧是一笔...

Read more

总统是靠不住的


   “胡雁惊弓起,愁云万里凝。”近日,随着特朗普“泄密门”事件的持续发酵,全球市场陷入新一轮动荡之中。我们认为,本次“泄密门”事件短期内难有定论。最终结果是像 “水门事件”一样导致总统弹劾,还是像克林顿“拉链门”一样有惊无险,尚待进一步观察。

  特朗普是否撒谎将是决定这一事件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一旦确有其事,则涉及直接侵害美国国家利益,对美国政府的破坏性将不亚于“水门事件”。

  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特朗普已经被视为一个&l...

Read more

欧洲黑天鹅暂时远离,并未消失


   “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随着马克龙胜选,法国问题尘埃落定,但欧洲前景依旧不容乐观。我们的研究表明,欧洲一体化的经济利益分配不均,经济成本二元分化,进而导致欧盟各国的民粹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法国大选的平稳落地并不意味着欧洲民粹的根本缓解。

  2017-2018年,民粹政党仍有可能在意大利、匈牙利、塞浦路斯等国家的选举中形成局部突破,引发地缘政治格局的动荡。对于欧洲来说,黑天鹅只是暂时远离,并未全部消失。

  欧洲一体化的经济收益分配不均。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盟,区域经贸合作的实际利益始终是欧洲一体化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欧...

Read more

投资中国需把握高层的底线思维


  “金融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2017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国家金融安全”对当下中国的重要性由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我们认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是国策,其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影响将是长期而深远的,对于投资领域和金融市场而言,更是如此。以投资的名义看国策,则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长期视角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度思辨。

  2015年,我们(张红力、周月秋、程...

Read more

“一带一路”峰会将成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起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811”汇改至今,人民币国际化阶段性放缓;而2017年4月以来,相关指标阴晴不定,更加剧了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前景的争论。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抑制贬值心魔是人民币走向世界的前提

  随着人民币汇率运行趋于稳定,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推进的新机遇已经出现。更为重要的是,2017年5月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峰会,将以宏观战略激活微观动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跨境贸易主导向资本输出主导转型,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推进注入新...

Read more

全球经济短期增长不可持续


  “阳光越是强烈的地方,阴影就越是深邃”。2017年4月18日,IMF公布了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这份报告的标题是“Gaining Momentum?”。基于过去半年全球经济意外强劲的复苏表现,IMF将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较半年前上调0.1个百分点至3.5%;然而,面对周期躁动,IMF在上调增长预估路径之余,依旧保持了高度审慎,不忘在“动能增强”后打上了一个问号。

  实际上,IMF对全球经济的整体判断和我们此前的“周期叠加”范式如出一辙,IMF认为,全球经济处于“短周期反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