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程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现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会成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和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多元化退潮:数据背后的经济真相》、《<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等著作。

中国经济比较性优势进一步凸显


  历史总是会不断重复,有的时候,还不会间隔太长时间。IMF每年有四次重要的预期调整,分别发生在1月、4月、7月和10月。4月的预期调整出现了“全球经济增速调降、中国经济增速调升”的结构变化,并由此引致了一段时间的风险偏好回升。

  7月19日,IMF例行公布了预期更新,这种现象再度发生,在英国退欧结构性影响层次不齐的作用下,全球经济增速再度下调,中国经济再获正面重估

  我们一直强调,中国经济的核心特征是“短周期反弹+长周期下行+超长周期崛起”三期叠加,IMF对7月预期调整的解释也再次验证了我们对短周期反弹的逻辑判断。从全球视野看中...

Read more

中国经济:我们的困惑与突破


  这是我给张明教授写的第三篇书评。2008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评论集《觉昨是而今非》,我写了书评《昨何是,今何非?》;2013年,他出版了第二本评论集《全球危机下的中国变局》,我写了书评《张弛有道,明德惟馨》;2016年,他出版了这第三本评论集《危机挑战与变革: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风险》,这次,我不仅想评评他和他的书,也想写写“我们”。我们,是四个人,社科院的张明,民生证券的管清友,人民银行的傅勇,以及我。我们是同一届的博士,都喜欢观察、思考和写作经济世界,我想,虽然我们代表不了我们这一代75后经济学人,但多少具有这个人群的一些共性。

  我们,几乎与改革开放同龄...

Read more

中国国企改革:从改什么到怎么改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最大的危险是不确定性。一个模糊的利好信号,可能比一个确定的利空信号更容易引发市场担忧,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经济是一首“冰与火之歌”,减速增质是核心关键词,经济结构凤凰涅槃,经济转型万物生长。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心存忧虑,一部分是因为对增速下滑感到忧虑,更大一部分则是因为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缺乏信心。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核心动力是改革,缺乏信心既可能是对改革内容不满意,也可能是对改革落实没把握。2016年新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剧烈的双向波动和人民币汇改面临的巨大挑战就已表明,改革方略即便正确,若没有审时度势的有序推行,往往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因此...

Read more

中国经济获正面重估,有望提振资本市场表现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4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了最新的全球经济预测,普遍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基准预期,并小幅上调了同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基准预期。IMF的预期更新有力验证了我们对经济“新常态”的判断:在多元化退潮、全球化退潮和地缘政治动荡的综合作用下,全球经济弱复苏态势难以快速改变;全球经济越是羸弱,中国经济的系统重要性就越发彰显,而2016年农历春节前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金融明显过度悲观,春节之后,中国经济的边际变化和相对变化不断出现积极信号,初步展现出“岁寒见后凋”的比较优势,并给大中华地区资本市场的短期反弹奠...

Read more

螺纹钢引发的监管挑战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个理性的金融市场,必然是一个情绪温和、走势平稳、与基本面环环相扣的市场。一旦金融市场表现出狂躁、易变和疯狂的一面,那么可以判断,“动物本能”主导了市场变化,风险正在悄然积聚,并为新的集中爆发培育温床。近期,期货市场异常火爆,以螺纹钢为代表的黑色金属掀起大宗商品期货量价齐升的热潮。背离基本面的走势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交易所纷纷调高了交易成本。我们认为,虽然超跌反弹具有一定客观合理性,但市场狂热终究是短暂的,在政策调控和理性回归的共同作用下,螺纹钢(简单起见,我们用螺纹钢代表正在持续上涨的大宗商品品种)的走强动能不...

Read more

从投资角度看“十三五” 人是最大的供给侧


  从投资视角看,人是最重要的“供给侧”,十三五归根结底,是“人的十三五”。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论及十三五时,就着重指出“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十三五时期,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发生重要改变,在改变发生的过程中,...

Read more

全球经济寒冬后,暖春还会远吗?


  凛冬已至。2016年的第一个月,全球很多地方都感受到不同于以往的寒冷,金融市场也不例外,汇率波动剧烈,股市普遍大跌,大宗商品萎靡加剧,恐慌情绪不断积聚。

  在全球经济弱复苏和全球货币政策分道扬镳的大背景下,信心本就十分脆弱,而市场对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的基本面都充满怀疑,这正是新年以来系统性风险悄然上升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们最近在达沃斯亲身感受到的冰冷氛围。虽然寒冬不会很快过去,信心修复还需要很长时间,但寒冬之后就是暖春,中美经济基本面都具有承受住考验的韧性,这个冰冻星球的未来依旧值得等待和希望,短期变化可能发生在3月。

  每一次危机都是信心危机

  2016年新年...

Read more

2016,中国经济的冰与火之歌


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始终在独一无二的崛起之路上快速前行,当她慢下脚步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对她的未来充满了好奇。然而,“中国模式”如此特别,以至于人们很难读懂它的趋势内涵,这一点在回顾2015和展望2016年时更加显露无遗:一边是冰冷的海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压力带来短期困难,“修昔底德陷阱”、“刘易斯拐点”和“中等收入陷阱”引致长期挑战;另一边是滚烫的火焰,深化改革、创新创业、冲刺小康和加速开放又蕴藏着大国崛起的切实希望。我们认为,风物长宜放眼量,宏...

Read more

美联储加息之后


  美联储加息是“十年之约”

  虽然美联储并未在9月和10月议息会议上选择加息,但美国经济基本面已经达到紧缩门槛,加息只是个时间问题。近来一系列信息表明,美联储12月加息的概率很高。投资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是:美联储加息之后会发生什么?我们试图从历史比较的角度来部分回答这个问题。

  实际上,历史从不会简单地重复,但类似的重大事件往往会带来相似的市场结果。导致这种有趣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人性是相似的,不同时代的市场参与者在知识、技能、性格上虽然有很大差异,但在情绪控制和行为习惯上往往没有明显区别;另一方面,逻辑是相似的,时代在变化,但经济学理论的思维...

Read more

警惕对中国的误导与误解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金融市场进入一段混乱时期:一是全球股市普跌,不仅处于风口浪尖的边缘新兴市场经济体跌幅凶猛,就连近年来表现强劲的美股也出现破位性质的调整;二是竞争性贬值失控,不仅新兴市场货币整体对美元大幅贬值,部分国家甚至出现断崖式汇率下滑,就连美元本身也显露出不堪强势重负的迹象;三是大宗商品市场萧条,不仅油价一度跌破40美元/桶,工业金属和农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就连危机中经常被追捧的金银贵金属也并未大幅走强。

每逢乱世,必有惑言。现在有一种观点在国际市场非常流行,即认为中国是罪魁祸首,这个观点背后的逻辑表现为:“人民币主动贬值印证了中国经济弱于预期的事实,中国经济羸弱的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