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程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现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会成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和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多元化退潮:数据背后的经济真相》、《<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等著作。

消费升级VS消费降级:破解迷思


   “筑城者,先厚其基而求其高。”剖析经济学现象,首先需要理清本质上“是什么”,才能讨论逻辑上“为什么”,进而明确政策上“做什么”。当前,“消费升级 VS 消费降级”之争日趋热烈,但是消费升级的定义、机制、路径等本质问题却尚未理清、鲜有关注。受此影响,较多的研究紧盯质量、价格、销量等消费现象的短期波动,因而陷入消费升级的诸多迷思。立足基础性的分析框架,我们认为,消费升级的本质在于消费总福利的提升。

  居民收入引致的“财富效应”,和...

Read more

央行的黄昏与黎明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危机十年落幕之际,发轫于其间的新趋势,正在重塑一个新时代。伴随金融科技发展、新经济巨头崛起、民粹政治生态扩张等长期趋势,央行的三大权力支柱,即货币权力、信息权力、政策权力,正在受到多维冲击。短期来看,受此压力,全球央行将步入黄昏时光,央行权力将从垄断性转向竞争性。这意味着,央行不再被天然地赋权,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在与其他政治经济力量的竞争中胜出,才能有效修补三大权力支柱,保持调节经济金融的权力。长期来看,压力亦是动力,黄昏预告黎明。借助外部竞争压力,央行能够走出舒适区,因势利导地主动创新,进而积极适应和推动经济金...

Read more

2018年美联储将快加息慢缩表


  “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 2018年8月2日,美联储如期按兵不动,议息会议波澜不惊。美联储的淡定从容,恰恰源于“快加息+慢缩表”实现了货币政策的“松紧适度”,进而激活了美国内生增长动力。我们认为,2018年年初至今,在“快加息”的引导下,美国内生增长的正向循环初步构建,为消费主引擎注入持续动力;特朗普税改向“里根模式”趋近,有望释放出较好的长期刺激效果。而得益于“慢缩表”, 美国国内流动性仍然保持相对充裕,为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提供...

Read more

201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展望


 

“行到山顶间,还与平地同”。2018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除了持续处于严重通胀的阿根廷外,G20其他国家4月通胀均值接近3%,高于2017年均值约0.2个百分点。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18年全球通胀同比将达到3.5%。在通胀预期上移、总需求扩张、总供给趋紧、加息效应滞后的情形下,今年下半年全球通胀或升至尖峰。

周期的错位是通胀阶段性冲顶的主要原因:其一,随着全球复苏的主动力由美、欧渐次转移至新兴市场,发达经济体的复苏高点与新兴经济体的动能增强同向叠加;其二,发达经济体产出缺口逐步弥合与新兴经济体过剩产能出清形成总...

Read more

下半年全球通胀或升至尖峰


   “行到山顶间,还与平地同”。2018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除了持续处于严重通胀的阿根廷外,G20其他国家4月通胀均值接近3%,高于2017年均值约0.2个百分点。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18年全球通胀同比将达到3.5%。

  我们认为,在通胀预期上移、总需求扩张、总供给趋紧、加息效应滞后的情形下,今年下半年全球通胀或升至尖峰。周期的错位是通胀阶段性冲顶的主要原因:其一,随着全球复苏的主动力由美、欧渐次转移至新兴市场,发达经济体的复苏高点与新兴经济体的动能增强同向叠加;其二,发达经济体产出缺口逐步弥合与新兴经济体过剩产能出清...

Read more

“预期差”撩拨美元躁动


  “五月山雨热,三峰火云蒸。” 全球金融市场所price-in 的,从来不是过去的事实,而是未来的预期。价格突变的根源,总是在于预期的偏差。我们认为,2018年4月以来美元骤然走强,主要归因于三大预期差的叠加共振。一是美国经济复苏前景边际提振,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从三次转向四次。

  二是欧洲复苏步伐暂缓,市场对欧洲经济增长的预期由过热转向过冷。三是在贸易战的阴云之下,市场主观忧虑偏离了全球化稳步推进的客观现实。展望未来,以上三大预期差虽然在短期内仍有起伏,但是中长期将渐次消解,进而削弱美元反弹的动能。当前美元的走强,仅是预期差刺激下的阶段性躁动,并非长周期...

Read more

中美贸易摩擦仍将延续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世间唯一不变的,正是变化本身。在纷繁的万千变化中,有嬗变,有骤变,有聚变,有衰变。但万变不离其宗,抓住变化的来源、捕捉变化的本质,才能辨别变化的边际、前瞻变化的演进、判断变化的结果。历史终将揭示答案,但细致的观察和清晰的逻辑可以事先解析变化,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2018年至今,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经历了诸多变化:中美贸易冲突升级,新经济与信息科技持续强势,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美元指数先跌后升,香港货币当局多次购入港币以维持联系汇率。对于这些杂音与主音互现、趋势与异象并存的变化,其影响量级、作用范围、持续时...

Read more

大国通胀:大变局的风向标


 本文作者: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钱智俊(工银国际高级经济学家)

 “乱花渐欲迷人眼” ,全球复苏之春来临之际,宏观经济变化纷至迭出。“举一纲而万目张”,我们认为,宏观变化越是纷繁,越需要精准捕捉变化的核心,从本源推演全球变局;宏观变化越是杂乱,越需要深度剖析变化的细节,从微澜前瞻未来风向。当前,本轮美国通胀的上行正是全球经济大变局的风向标,不仅确证全球真实普遍复苏,亦有望催生全球新一轮通胀周期,引导全球“真加息”周期提速,重塑全球风险重心。紧盯这一风向...

Read more

2018财政风险:全球总体舒缓,局部压力聚集


 

  2018年,全球财政赤字水平将延续上一年的回落趋势,财政风险总体降低。新兴市场与发达经济体的财政状况同步改善,是全球财政失衡总体舒缓的主要原因。但是,2018年财政巩固的实施进程仍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局部地区的财政风险正在聚集。以巴西、沙特为代表,拉美国家和石油出口国可能率先陷入财政危机,并形成严重的外溢冲击。这一威胁亦将强化石油出口国的“去美元化”需求,推动其转向石油人民币、石油欧元等多元化石油计价结算体系。

  全球财政失衡总体舒缓

  根据IMF预测数据推算,总量层面,2018年全球财政赤字总额为2.55万亿美元,较上年下降0.13万亿美元。全...

Read more

美联储鹰派紧缩立场持续巩固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2018年5月3日,虽然美联储议息会议如期按兵不动,但是会议声明进一步凸显了鹰派紧缩的政策立场。对于美国经济而言,这一举措不仅在宏观层面因时而制,适应了当前强劲复苏趋势,更为重要的是,鹰派紧缩正在发挥“微手术”的关键功效,通过精准剔除货币宽松遗患,从根本上夯实了宏观复苏的微观基础。

  一方面,鹰派紧缩有效矫正劳动力市场扭曲,进而推动薪资增速和通胀水平的上行。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适时提速,有助于缓解社会贫富分化的扩张,对冲特朗普税改的政策成本,并抑制民粹势力和对外贸易战冲动。

  有鉴于此,美国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