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程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现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会成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和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多元化退潮:数据背后的经济真相》、《<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等著作。

中美会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压着相同的韵脚” 。2018年不只是金融危机后的第十年,更是全球不同宏观周期出现拐点、产生共鸣的年份。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贸易战形态演进、地缘风险分布重构、供给端政策渐次发力,共同确认了趋势性变盘的形成。从三十年量级的大国博弈周期来看,随着双方实力更为对等、相互依存性日益显现,中美博弈将进入全面竞争而非对抗的新时代,短期贸易战将以“战”始,以“和”终。

  从十五年量级的经济增长周期来看,全球经济真实的普遍复苏得到确认,多元化涨潮已经来临,新兴市场将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从十年...

Read more

港币无畏更无惧


  “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 2018年4月12日,鉴于港币汇率触及7.85的弱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买入本币进行干预,为十三年来之首例。虽然目前港币汇率依然疲弱,但是我们认为,港币的稳定性基础并未动摇,短期无畏,长期无惧。聚焦短期,顺应全球货币政策提速转向的大趋势,港府需要以汇率为中介,进行被动缩表。

  因此,港币的阶段性转弱实为香港利率环境正常化、香港经济融入全球普遍复苏的必然前奏,而利率环境正常化的顺势启动,将有助于巩固香港市场的稳定繁荣。放眼长期,联系汇率制度的压力并非源于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的融合过快,而恰恰源于融合不足、联动滞后,未来两者的加...

Read more

独角兽回归与新经济崛起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018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独角兽企业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步伐大幅加快,中国新经济的未来走向备受市场瞩目。我们认为,新经济不是一种孤立、静止的经济形态,而是以新技术为基础的、对传统经济金融体系进行的一场系统性大改造。凭借“信息三优化”的根本机理,新经济能够在供给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需求侧提高居民福祉,因而内嵌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中,兼具时代动力和比较优势。

  以此为基础,利用中国存托凭证(CDR)等制度创新,独角兽企业...

Read more

新时代不会有“新冷战”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自2018年3月23日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以来,两国均保持强硬立场,全球金融市场受到广泛冲击。我们认为,本轮贸易战将跟随美国中期选举进程继续演化,当前和今年11月将是贸易战的两大高潮期,贸易战的金融冲击亦将因资产类型、市场区域发生显著分化。但是,基于三大原因,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影响相对有限。

  其一,贸易战的经济冲击小于金融冲击,中国经济增速所受的负向影响预计为0.1个至0.3个百分点。其二,中美之间存在“大而不能倒”的相互依存性,本轮贸易战不会失控,两国博弈将最终收敛于双向妥协,新时代不会...

Read more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质是什么


  “登高以望远,纲举则目张。”十九大至2018年“两会”期间,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新一轮改革大潮方兴未艾。我们认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途径,亦是构建本轮改革框架的主要脉络。从这一视角看改革全局,本轮改革综合运用经济金融体系改革、监管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多重工具,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每一个关键发力点均进行了针对性部署,形成齐头并进、相互支撑的“全体系改革”。

  其改革范围之广、层次之多、力度之大、破立之深,已达到四十年一遇之量级,并在全球供给侧改革竞跑中占据领先位置。有鉴于此,本轮&ldquo...

Read more

欧洲政治风险或将重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3月5日,意大利议会选举初步结果出炉,尽管中右联盟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悬浮议会已成定局,力主脱欧政党超预期的选情可能带来民粹主义重新抬头。学理表明,政策不确定性是长期经济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对投资、耐用品消费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并容易被金融市场放大。

  历史经验也揭示,与其他情况下的复苏相比,伴随高度不确定性的复苏势头更弱、速度更慢。我们认为,意大利选举或将成为今年欧洲政策不确定性再度上升的起点。考虑到内、外政策不确定性的共振,欧洲经济稳健复苏的可持续性将受影响,去年表现强势的欧元也面临压力。

  政策不确定性是长期经济...

Read more

中国经济发展重心有三重转变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成绩斐然;过去五年,中国GDP年均增速达7.1%,占全球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约15%,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30%。在全球经济走出十年危机阴影、迎来真实的普遍复苏之际,中国经济也步入新时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为2018年中国经济定调,也释放了新时代“改革深化”和“开放扩大”的信号。

  我们认为,报告揭示出中国经济的发展重心将发生重大转变,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将稳步推...

Read more

全球经济正经历真实的复苏


   “料峭春风吹酒醒”,2018年伊始,国际金融市场即呈现出一系列史诗级变化;“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们认为,这些市场躁动共同确认了全球宏观重量级趋势变盘的形成。宏观研究的精髓在于“见微知著”,比特币闪崩、美股美债遭遇“黑色星期五”、美元急贬、人民币走强、波动率抬升等一系列市场细节的背后,存在着同一显著的宏观趋势动因,即真实的普遍复苏。

  2018年1月,IMF几乎同时大幅调升了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期,这在危机十年以来极为罕见。我们认为,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场不可回避的短期震荡,本质...

Read more

2018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将稳步提升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2017年,中国制造业投资整体回暖,超出市场预期。2018年,制造业投资将会乍暖还寒,还是继续春暖花开,已成关系中国经济全局的要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本篇研究回归本源,构建了基于企业决策的制造业投资分析框架。

  理论推演和实证研究共同证明,投资盈利的绝对增长和相对水平,决定了企业是否以制造业为投资方向,主导了制造业投资增长的总体趋势以及局部偏离。财务空间和产业空间,则决定了企业投资制造业的长期力度,深刻影响着新一轮制造业投资扩张的持续性。立足于这一分析框架,我们认为,本轮中国制造业投资扩张的动力坚实、空间充裕,并非...

Read more

GDP新算法引导高质量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17年7月以来,随着国家统计局循序推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落地实施,研究与开发支出正被逐步纳入中国GDP核算。根据我们的测算,此次算法革新有效量化了新经济在投入端的贡献,对中国经济的规模、增速和国际地位均产生显著的上修效应。

  并且,随着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加速转型,这一效应有望持续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新时代的开局之际,GDP的算法革新既是转换发展模式的信号旗,也是优化宏观调控的坐标尺,能够促进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并为防范系统性风险、优化经济结构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有鉴于此,未来中国宏观统计体系的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