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高明华

高明华: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6年8月生于山东省禹城市。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9-1997.6),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1998.1-2000.3)。 先后就职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银行总行。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讲座教授,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司治理、企业理论、转型经济、国有资产监管与运营、企业发展战略等。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政府和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30项,独立、合作出版著作23部,合作出版英文著作3部,在各类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包括合作)曾获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六届和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一等奖、天津市第五届和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一等奖。

高管薪酬制度将全球化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在对次贷危机的反思中,很多人认为华尔街特有的“激进的、高风险高收益”的高管薪酬制度是酿成苦果的种子。因此,重新审视和设计高管薪酬制度被认为是改善和加强公司治理以及政府监管的一项重要措施。于是,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对现行高管薪酬制度进行调整。从目前来看,高管薪酬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化,高管薪酬制度将更加科学和有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其对高管薪酬制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中,学术界深入分析了持股人与高管之间...

Read more

集体诉讼制度当立则行


 

集体诉讼是指当投资者发现所投资公司因信息披露缺失而使自己遭受损失时,可以直接提起集体索赔和起诉,而无需支付任何费用。而且,如果索赔成功,发起的律师行可以获得总赔偿金额30%左右的分成,这就极大地鼓舞了律师行和投资者的诉讼热情。

集体诉讼是美国等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规范公司运作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因为这种制度安排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违规成本,而投资者诉讼却几乎没有任何成本支出,甚至连电话费都是免费的,这无疑意味着投资者的诉讼收益总是大大高于诉讼成本,或者说,违规公司的违规成本总是大大高于违规收益,这种成本和收益上的巨大反差对公司的违规行为具有极大的威慑作用。

中国自1...

Read more

让境外投资者更“安定”


  

近些年,中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包括金融类和非金融类国有企业,在实施IPO时,对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普遍表现出高度的热情。以银行业为例,中国建设银行引入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富登金融),中国银行引入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财团、瑞银集团、亚洲开发银行和淡马锡(亚洲金融),中国工商银行引入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交通银行引入汇丰。

按照这些公司上市当初的意图,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为了用股权换机制、换管理、换技术,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这些引入的所谓战略投资者在禁售期过后,纷纷抛售手中持有的中国企业的股票。仍以银...

Read more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发布会成功举行


  

2010年6月1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和经济科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发布会暨公司高管薪酬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成功举行。

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国务院国资委巡视办和27办主任宋亚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赵立新、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前副局长周放生、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原副所长李兆熙、中国铝业公司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长赵钊、国务院国...

Read more

《公司治理学》前言


自威廉姆森(Williamson, Oliver E.)1979年最早在《现代公司的治理》(On the Governance of the Modern Corporation)这一理论文献中将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明确为一个“概念”至今,尽管不足三十年,可公司治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主流经济学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它融入了产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激励机制设计理论与合约经济理论的方法和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改进了人们对经济体制、市场...

Read more

相信商业伦理,还是依靠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学》简评


 

贪婪!是次贷危机之后华尔街的新标签吗?

每次经济危机之后,贪婪这个标签都会出现。难道在经济危机之前,我们当时所批判的对象,就不贪婪吗?

或许,利已、逐利、贪婪,只有程度不同,本质差异又有多少呢?与生俱来的逐利性和贪婪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又伴生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次贷危机之后,将起因归于贪婪,归因于人的本性,这些道德批判,取巧有余,解决问题未必正途。难道可以通过商业伦理的教化去净化人的本性,从而抑制对经济的挑战和伤害吗?

理解并尊重利已或逐利,这是顺应个体的本性,自然而本该;规范或治理公司行为,这是响应整体的约束,合规亦恰当。

更深层次地看,与其说人性的贪婪,还不如说是公...

Read more

关于全流通时代公司变革的几个问题


 

一、监管重点会有哪些新方向

     在全流通时代,资本市场的利益机制、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与股改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股东财富直接与公司股价正相关,大股东可能会以持有流通股票为契机,通过虚假信息披露来操纵股价、进行内幕交易,其交易动机趋于多元化,违规操作的手法也更加复杂多样。全流通时代企业整体上市和大股东资产注入行为逐渐增多,这可能会衍生出一些问题。国有股权的转让会更加频繁,交易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关联交易不会因股份流通性质的变化而消失,其本身也会出现性质、形式和手段上的变化。上市公司被并购接管的可能性增大,高管一方面会更勤勉尽责以免...

Read more

公共性:国有企业改革的理性回归


惨痛的例子

首先表明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相当程度的误区,一些应该民营化的没有民营化,像电信;而一些不应该民营化的却在极力推进民营化,国有资本盲目退出,像公共交通。很多国有企业,包括具有很强公共性的国有企业,即使没有民营化,也把追求利润放在首位。这种改革所带来的后果,不是国民福利的提高,而是下降。

先举几个我国几个城市公交民营化改革的例子。湖北十堰市公交民营化改革的5年间,共发生了四起大规模停运事件,其中的关键矛盾是民营公司追求成本最小化,克扣普通司机和乘务员的工资,据报道有司机辛苦一月后只拿到了11.82元。再如,长沙市公交实行民营化后,司乘人员的工资奖金都和公交车的收入挂...

Read more

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治理


  

目前,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的突出问题是董事会不独立,董事会中很多成员,包括董事长、执行董事、独立董事,大都由国资委直接任命。而同时,本应由董事会聘任的企业高管,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也大都有国资委直接任命,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成为“空架子”,难以对高管行为进行约束。可以说,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治理是失效的。因此,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完善董事会治理的关键所在。

这里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将企业高管的聘任权复归董事会

按照公司法,企业高管是由董事会聘任的。而现行的做法,却是由国资委任命,或者只是在董事会上走个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试...

Read more

如何避免国企并购改制的社会风险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其引发的社会风险也日渐突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劳资矛盾显性化,如近期发生的几起国企因并购改制而爆发的劳资冲突,像震惊中外的“通钢事件”;二是因国企并购不规范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从而引发公众强烈不满。

国企并购改制应优先考虑职工利益

劳资矛盾升级是国企并购改制中的最大风险。劳资矛盾可以说是和国企改制相伴而生的。改革开放前,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由于那时根本不存在资方,当然也就不存在劳资矛盾。而国企的市场化改制,尤其是当国企产权主体发生变更时,劳资矛盾便不同程度地会发生,甚至演变成激烈的冲突。

劳资矛盾在任何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