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唐钧

唐钧,男,1948年生。硕士,1996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曾任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从1986年开始从事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究,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500多万字,主要著作有:《问题与障碍:中国走向全面小康的社会政策思考》、《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中国城市居民贫困线研究》、《非营利机构评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选择》、《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教程》,等等。

疯狂英语疯狂到磕头


  今天是教师节,同样作为教师的我,看到媒体上刊登的“数百中学生跪下给疯狂英语老师磕头”的照片和疯狂英语大师那不可一世的“回应”,总觉得好像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疯狂英语素以“疯狂”著称,据说在那种旁若无人的大喊大叫中学英语能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发挥到一种巅峰状态——对此间的科学道理虽然不甚明白,但还是抱有一份敬重之心——原来一直以为是跟着令人崇拜的“唐老鸭”和“齐天大圣”的声音在那里大喊大叫,...

Read more

“整治群租新政”被“误读”了吗?


  正当许多政府高官和专家学者苦口婆心地奉劝“中低收入者”解决住房问题须“以租房为主”之时,上海市突然刮起了“整治群租”的“风暴”。据媒体报道:“今天上午7时,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沪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整治群租房行动将正式展开。”

  记者描述道:“这是一次涉及范围广,但保密性高的行动。即使是参与其中的一些部门,也只有带队人知道行动的具体时间和目标。”同样的文字,以往在抓捕逃犯、打击贩毒或扫除淫窝等场合已是常见的“套话&rd...

Read more

慈善捐款减免税:谁优惠谁?


  (最近,网上对“慈善”的议论颇多,我也发表了一些看法,为了让博友们全面了解我对于“慈善”的看法以及认识过程,特意找出以前所写的几篇相关的文章,一并放到网上,请博友们指正。)

  在如今这个动辄就讲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年代,最特殊的中国国情之一就是政府在慈善捐赠免税问题上的不爽快。更有趣的是,居然还有“大腕”级的经济学家出来专门为此制造一个所谓“第三次分配”的理论:“个人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可称为‘第三次分配&rsqu...

Read more

慈善事业是“第三次分配”吗?


  (最近,网上对“慈善”的议论颇多,我也发表了一些看法,为了让博友们全面了解我对于“慈善”的看法以及认识过程,特意找出以前所写的几篇相关的文章,一并放到网上,请博友们指正。)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以“敦促国家新出台政策鼓励慈善家”为由提出了“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厉以宁在谈到这个理论时表示: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二次分配”;个人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

Read more

社会政策研究与中国社会转型


  我想,在座的主要是保险学院的同学们,无论是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应该说都跟社会政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虽然我今天讲的内容,可能跟你们所学的课程联系不大,我想,你们接触经济学的东西可能更多一点,现在,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来看一看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是怎么回事。我希望我今天讲的东西大家感兴趣。

  我今天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社会政策学与社会政策研究,第二个问题是社会政策研究的特点,第三个问题讲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政策。今天讲的内容中既讲理论框架也有实例分析,看看这样是不是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社会政策。当然,我也有一点“私心”,希望更多的同学在听我...

Read more

怎样理解低保政策的实施现状


  报载,广州市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对广州市的“贫困人口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在市政协常委会上予以公布,并与市政府进行了沟通和对话。

  仔细揣摩媒体报道后发现,可能由于记者对低保制度缺乏专业知识,所以颇有一些语笃不详之处,因此觉得,对如何理解低保制度的实施现状作一些说明恐怕是有意义的:

  报道中谈到,“当前实行的低保标准是按照家庭人均收入来核定,没有考虑到家庭支出等其他因素,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实,按国际惯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亦即社会救助标准,都是按家庭人均收入作为衡量尺度的,因此中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Read more

户籍改革:农民就“不农民”了吗?


  报载:“青岛市为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根据山东省政府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结合青岛市实际情况,颁布了新的户籍政策”。

  据报道,“新政策规定,从今年9月1日开始,凡常住户口所在地在青岛市行政区域内的居民,取消其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查阅民政部编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7》,得知上述“青岛市行政区域”包括7区5市,共740万人口。由此可见,这就是新政策所惠及的地域和人口范围。在这的圈子里,凡入围者,如今已可谓&ld...

Read more

不堪重负的“慈善”


  前些日子,民政部通过媒体给中国社会送来一个利好消息:《慈善法》“已列入了人大的立法规划和国务院的立法计划”。然而,与此同时,却有更多的媒体在不断地披露各种各样与慈善相关的丑闻。将以上的新闻事件联系起来,善良的人们都在期待,立了法就好了。但实际上问题可能并不是那么简单。要深入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的是,在现代社会中,慈善扮演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角色?

  先来回顾一下历史:慈善,可能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的互助互济形式。在原始社会末期,出于人类恻隐之心或宗教信仰而对贫困者施以援手的慈善事业就出现了。在美国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些史实:公元前175...

Read more

慈善在中国有太多的误区


  报载,“青岛慈善人士”王明殿,“今年来遭138人上门索捐”。报道中更是提及:“王明殿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近日,包括王明殿在内的多位来自青岛、南京、长春等地的慈善人士,一起到北京参加一个慈善活动时,向记者介绍了亲身经历的五花八门的‘索捐’:一个家庭贫困的农民上门求助没拿到钱,就扯来一张席子,把自己裹在里面,横躺在慈善人士经营的饭店门前,逼人捐钱;有的困难人员趁慈善人士的家属住院,到病床前吵闹,逼人捐款……”

  追究起来,“索捐”一词,...

Read more

蠢到无以复加的温县“拔苗”运动


  这年头,有些干部为了“政绩”,什么样的蠢事都能干出来。这不是,眼前就有一桩:报载,河南温县为了整治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下发文件要求拔除村民屋前屋后的农作物,并动员该县公务员、医生和教师回到原籍“拔苗”,完不成拔苗10户的任务可能面临罚款等处罚,与此同时,乡镇干部和村级干部中也掀起整治比拼大赛,落后者将受到组织上的处理。

  看到“拔苗”二字,就联想到成语故事“拔苗助长”。有个愚蠢的“宋人”嫌自家的庄稼长得太慢,便下田把秧苗往上拔了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