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相春

李相春:男、60岁。湖北省阳新县人。笔名:理思。本人从78年开始从事研究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主要著作。并形成一家之言、而且著有一部《管理自我》(北京金城出版社出版)。现在博客中国、就爱学习网有本人所发表的文章。在经济学方面,也正在研究《集大成经济学》。

论认知“时间”和“空间”的基本前提


 

论认知“时间”和“空间”的基本前提
理思
(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室湖北阳新435200
 
关键词:社会哲学 时间和空间 在现实 在历史 不在自然、宇宙
 
从事实上来说,也就是从恩格斯文本来说,从认知前提上在解释“时间”和“空间”之时,的确是在给读者、研究者、解读者造成误解马克思思想的事实而存在。实际上,马克思文本在理解这两个概念之时,其认知前提是从现实世界的现实性、以及从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性的这两个前提:来理解“时间”在...

Read more

论认知“改变”的基本前提


 

论认知“改变”的基本前提
理思
(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室湖北阳新435200
 
从事实上来说,也就是从马克思在大学生时代《给父亲的信》而确立的思想转变的定位来说;也就是从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展开揭露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的形式和内容来说;也就是从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明他的哲学思想的历史任务,那是要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才能通向“彼岸”去实现只有在历史过程中才能渐进地完成真理来说;也就是从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合作钻研的见解,是在解决“问题在于改变世界&rd...

Read more

论认知“解释”的基本前提


 

论认知“解释”的基本前提
理思
(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室湖北阳新435200
 
我们从文本看到了马克思在批判和揭露其德国哲学的抽象形式而下的定论:这种哲学既是脱离现实的形式,也是颠倒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容。并由此而从中得到马克思的原生思想,那是在认知任何对象要从两个基本前提去解释:第一个前提,是从现实世界的现实性去解释“现存的事物”还是不是现实的;第二个前提,是从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性去解释改变“现存事物”之后而预测其外在的必然性。
因此,我们从这两个前提出发,也就有资格去对前苏联建构的...

Read more

论认知“主义”的基本前提


 

论认知“主义”的基本前提
理思
(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室湖北阳新435200
 
主义,它本来是由“主”和“义”组成的一个词。然而,“主义”被研究其哲学、政治、思想、理论的研究者们,当成是一个范畴的概念,那理应是相对认知的“两个前提”才能提出“自主立义”的主张:
第一个前提是“主义”在现实世界的现实性中所“主张”的是什么第二个前提是所主张的“主义&...

Read more

论认知“根据”的基本前提


 

论认知“根据”的基本前提
理思
(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室湖北阳新435200
 
根据,这一概念是在马克思文本,以及在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文本是看到最多的一个范畴。下面请大家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来看看,他们是这样应用根据的: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24页,第3卷。)
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在区别“人和动物”是“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现象即用思想来支配行动的,以此来认知人与动物的不同和区分。也可以从这部书看到,马克思...

Read more

关于理思专题“整体思想”的构思


 

关于理思专题“整体思想”的构思
 
理思
中国人理解马克思专题研究室 435200
 
理思专题有三项研究:《中国人理解马克思》、《管理自我学》、《集大成经济学》等这三项专题。这三项专题都是起源于深读细研究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书信、文章、著作的真实性之后,从而思索的结果。
从事实上来说,也就是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存在的真实性来说,他们共同合作钻研的“见解”,而研究的课题基本上也是三项即“意识形态”研究、“社会形态”研究和&ldquo...

Read more

品《德意志意识形态》“序言”的现实性(之二)


 

《德意志意识形态》“序言”的现实性(之二)
 
理思
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室 435200
 
下面继续来品马克思、恩格斯在“序言”中而揭开的“现实性”,那是揭开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观念,实际上是立足在抽象世界的:
他们按照自己关于神、关于模范人等等观念来建立自己的关系。他们头脑的产物就统治他们。他们这些创造者就屈从于自己的创造物。”15页,第3卷。)
然而,这句话里的“他们&rdquo...

Read more

品《德意志意识形态》“序言”的现实性(之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序言”的现实性(之一)
 
理思
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室 435200
 
本文的品,既不是易中天《品三国》的“说评书”,也不是于丹《品论语》的“编故事”。理思品的人物是马克思,品的学术问题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解决“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基本问题,以及从这个基本问题确立的立场、联系和根据。也就是说,品就是探索寻找作者阐述思想的认知前提,品的是马、恩叙述正确思想而确立的方向和途径。这样,我们通过品之后去按照作者所确定的立足地、联系...

Read more

关于二十一世纪哲学基本问题创新的提案


 

     关于二十一世纪哲学基本问题创新的提案
  
尊敬的哲学爱思者:
 
哲学最繁荣昌盛的国家是德国。而揭穿德国哲学“只不过反映出德国现实的贫乏”15页,第3卷)的人——是马克思、恩格斯。
然而,我国正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哲学是我国哲学界的老前辈在上个世纪初从前苏联取回的“哲经”。当然,直到现在大家仍然相信《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界定的,这种哲学是马克思的创始人。在事实上,也就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的认知前提...

Read more

物质生活是创新精神创造的,还是承认一般观回答出来的?


 

物质生活是发挥创新精神提高的,还是承认总结一般共性概念而回答出来的?

 

理思

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室 435200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共同合著其第二部《德意志意识》的第一卷:“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就明确地指出:

“人们迄今总是为自己造出关于自己本身、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当成为何物的种种虚假观念。他们按照自己关于神、关于模范人等等观念来建立自己的关系。他们头脑的产物就统治他们。他们这些创造者就屈从于自己的创造物。”15页,第3卷。)

那么,马克思、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