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曾银花

曾银花,(笔名曾华)女,1962年8月29日(农历7月30日)出生,湖北省团风县人,1978年9月参加工作任民办教师,1980年2月到县棉织厂当学徒工,1983年5月转为正式工人,1989年6月调县人民政府招待所工作,1994年6月单位体制改革,买断工龄后下岗。爱好写作,在地市级报刊发过作品。

喜欢读书


喜欢读书



  爱读书,却常陷入读书何为的迷惘。

  幼时读书,一双乞盼的目光常常贪婪地攫取,填补这空白的大脑,圆那儿时的七彩梦。

  年龄渐长,书读得多了,却增添了几分无奈。时时都有人明白地告知:要好好地读书,考大学,跳龙门。于是,每天跋涉于书山题海中,再也难觅儿时读书的那份梦想。等到进了大学,回过头来一看,才明白:我除了会读书,还会干什么?

  即使怀揣着一纸文凭,来单位报到时,心中仍忐忑不安,不知道只会读书的我能不能被这些陌生的面孔所接受,能不能很快就适应这个新环境。紧张得如同踏上一只风雨飘摇的小舟,晃荡得厉害。慢慢地,当我埋头于一大堆资料,面对摞得比...

Read more

团风人过年


团风人过年



  春节,是团风人一年中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而年初一则是春节的高峰日,亦称之为“元日”、“元春日”。

  这一天,人们一大早就起床,穿上崭新的衣裳。老人们都给小孩子或未婚男女发红包,俗称“打赏利是”。其时的“利”是钱,殷实人家都是十元几十元的,家境清贫者则是一元几元的,正所谓“利是利是,意思意思;心诚则灵,大吉大利”矣。

  年初一早晚两顿饭,不同的人家有不同的吃法,大体分两类:或吃荤,或吃斋。吃荤者多为颇有权势的大户人家,吃斋的则...

Read more

书香


书 香



  书香门第在中国历史上曾是多么荣耀的字眼,如今大有人视之为穷酸。的确,每册十几二十多块钱的书与每部上千元的手机或每套数百元的时装相比,是显得太“平民”了,“现代贵族”对之不屑一顾,似也在情理之中。我曾杞人忧天地感叹过,后来发现人家也懂“书到用时方恨少”,缺啥补啥地“突击”一番,似比我们这些学富五车却用不上一车的人更符合现代的实惠意识。

  或许是家教使然,我依然喜欢读一些看起来“没用”的书,有《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的深奥艰涩,有《中国文...

Read more

守候春天


守候春天



  天天在这里守候,有时甚至候到的只是一个匆匆的背影。

  不敢打搅你太多,但很想念从前的日子。那个美丽的春天,我们互相吸引,互相靠近,在很短的时间就如胶似漆。生命因此焕发出迷人的光辉。

  那时,你眼里看到的是我,心里想的还是我。从每个蕴含思念的电话,每次热烈的拥吻,我感受到你的热情你的爱。

  春天的阳光是明媚的,一如我们新美如画的爱情,流淌的是轻松优美的旋律。

  夏天的阳光是火热的,一如我们如火如荼的爱情。我看见,我们共同浇灌的爱情之花在骄阳下灿烂得耀眼。

  秋日的阳光是深沉的。日渐清新凉爽的空气,使我的心触觉到秋之明丽。沐...

Read more

人生希望一封信


人生希望一封信



  你执著地希望一封信。

  在电话、互联网等现代通讯设施发达并且普及了的今天,萎缩的不仅是人们曾经十分熟悉和热衷的面对面的交流,还有信,以及似乎人人都会的书写能力。

  电话缩短了城市与城市的距离,互联网使遥不可及的千山万水减至短暂的一瞬。在我们彼此记忆和思念的时候,只要我们真心寻找,也许不出两分钟,就会在电流的另一端听到对方那似乎触可能摸的声音。我们可以用写一封信的时间,在电话里谈上比写信多几倍的内容,我们可以舒适地偎依在温软的席梦思床上谛听和感受电话送来的快乐,沐浴语言的阳光。电话减少或减轻了无端的猜想、莫名的焦灼、难奈的寂寞。当我们把心中...

Read more

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突然觉得自己不再年轻,生活对于我,猛然间就变得沉重起来了。有时,面对妻子,面对那非常可爱的儿子,还有自己那个不富有但温暖的家,确实有一种欣慰和心安理得的感觉。可这种感觉很短暂,因为身体的衰弱常常折磨着自己,那来自体内的隐痛也会不时提醒:“你不再年轻!”

  是的,青春似火的日子已成为过去,那种疯狂的冲动,那种激情,很难再在血管里涌动了。即使偶尔出现,也只是瞬间即逝。每到夜深的时候,一个人又独自坐在小书屋里,很久很久,都不能让手中的笔落在纸上,往往是构思好一首诗或别的什么,总是无法写出来。要么是被窗外的风声所占有...

Read more

球迷儿子


球迷儿子



  足球,如今可是最火的体育项目,全国的球迷多得无法计数,我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儿子看球的时间并不长,才几年功夫,可足球已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兴奋点。按他的话说,周一周二的足球报纸,周三周四电视台的足球节目,周五周六电台里开通的球迷热线节目,天天都是球迷的节日。要是周日的联赛中他支持的球队赢了比赛,那可真是遇上狂欢节了。

  儿子爱看球,我们做父母的就得陪着看,这时儿子就成了义务解说员。每次镜头里出现一名球员,他马上能说出名字,并且告诉我们他的身高、体重、年龄,有时还能说上一段关于这个队员的趣事,连替补队员也不例外。当我们表示惊叹时,他就得...

Read more

倾听音乐


倾听音乐



  仿佛在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听着那些高高低低的音符,便会使人产生出或是欢快激昂,或是哀怨忧伤的感觉,久久地莫名其妙地激动着,难以平静。

  于是,我觉得,每一首歌,每一支曲,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种人生。音乐是世界的语言,是人类共同的声音。因此,我热爱全世界所有美好动听的音乐,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钢琴、吉它,还是二胡、古筝;无论是民歌,还是流行歌曲,只要是我喜欢听的,就会常常情不自禁地进入到那些音符所创造的氛围之中。

  于是,我觉得,每一首歌,每一支曲,都是时代的面孔、心声和精神状态。当然,即使同一首歌,...

Read more

名言伴我行


名言伴我行



  名言以其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凝炼精美备受人们青睐,它超越时空,突破疆域,被肤色不同的人争相吟诵、广为流传。

  上至荷马,下至当今,历世历代的英雄、伟人、哲士、贤人在其伟大的实践中,在其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中,以其大智大勇领略生命的跌宕起伏,以其敏锐目光洞悉世态人情,或深思熟虑口吐金石玉言;或情不自禁语出惊人。以其独到见解,汇成了洋洋名言大观。

  有的名言本身就是一部生命的史诗。譬如,像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段生动的人生描述,曾经拯救过多少濒临绝境的生命,激励过多少弱者与命运抗争,为多少强者的生命淬火增辉,又托起过多少英才拔萃…...

Read more

粮食中的歇后语


粮食中的歇后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妇孺皆知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向人们昭示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对粮食要倍加珍惜。

  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生产粮食作物的同时,巧妙地以它们为对象,创作了大量的歇后语。

  人生在世须踏实,不能“红萝卜顶上挖坑种小麦——不图打粮图好看”,“黄米熬红薯——糊里糊涂”地过日子是不行的,“荞麦面打浆糊&mda...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