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才古

1 致力于思想文化的探究,致力于合成思想文化的内容
2 思想文化并不神秘,它的本质就是如何生活;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参与。

3 欢迎读者对我与我的文章提出问题与质疑,让我们共同进步。

4 我们探讨的是‘自己的’观点,形成的是我们‘自己’

爱因斯坦不爱国?


爱因斯坦不爱国

先看一下爱因斯坦的不爱国经历吧:

1894
4月,15岁的爱因斯坦因强烈厌恶德国学校生活,以至他根本不愿再与他的出生地发生任何联系,他只身离开慕尼黑去意大利的米兰。同时,他求父亲为其申请放弃德国国籍,并于1896年申请获准。此后,一直没有申请恢复德国国籍。
1899
年,爱因斯坦申请瑞士国籍,1901221日取得瑞士国籍。

1933
130日,希特勒当上德国总理。310日,爱因斯坦在美国帕萨迪纳发表不回德国的声明。

1939
82日在西拉德(Leo Szilard)推动下,致信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原子弹...

Read more

从一些人的‘他信’说起


(从一些人的‘他信’说起)
这些人是信奉‘他人或他物’的人;
信奉金钱者;信奉名利者;信奉各种各样的教派者---
从信比较切实的东西,可以比较快的转身
再到逐渐渺茫,也可以较快的失望
再到玄虚之极,有益或有害,一时之间没有分明的结果,于是心安的长久的更好的麻醉自己
人,?我想起曾国藩的功成名就后的一句话 :俯首一拜屠羊说--
人为什么喜欢信‘他’,其实这种‘信’的本质是‘自欺’。
人,要作回自己的第一步,是找回自己,如此才能说然后---
...

Read more

诺贝尔究竟在遗嘱中说了什么?


 

诺贝尔遗嘱中的重点

 

张放

 中国人一到每年的10月之后(宣布获奖人名单的日子),或12月中(获奖人被颁奖的日子),就会被一种看似无形的东西所深深触动:“诺贝尔奖”。

 

由于中国人等待了百年,(尽管不一定做出什么像申办奥运会那样的努力,)却一直与“诺贝尔奖”无缘,这种情形使得一些有识之士甚至一些不那么有识之人都不得不大声疾呼:我们中国人还要再等多久?诺贝尔奖已经开始变成中国人的“百年之痒”,抑或“百年之痛”?在得与不得之间,产生着剧烈...

Read more

倡导人文教育在学校和相关媒体的推广


倡导人文教育在学校和相关媒体的推广。

人文教育的完成,首先是人文思想的确立,然后才是人文思想的推广----

 

中国乃至世界的人群中,很有一部分人处于思想和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包括社会中的各类人群----),这为社会埋下了极大的隐患,---,而这些人的想摆脱亚健康状态的欲望,又为‘有能力提供帮助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市场---
  • 市场已经存在--
  • 自我介绍:站在思想基本完成的今天,我所能做的有益于人们的事,就是协助成熟人们的思想,用启发让人们完成自我感悟,进而为社会加快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自由、和谐、快乐氛围风气而有所为。
    ...

    Read more

    性教育?


    我是看了一篇文章:性教育就是不让青少年性交--- 有所感触,才写的---

    性教育何去何从?是我提出的问题。 

    2002年以来,在有些学校里开始了“正规”性教育,对比过去,这是进步;套用现在,它有残缺;面对未来,则是阻碍。

      在当今主流社会的观点看来,性教育的目标无疑是控制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性”,即尽量减少青少年“越轨”的性行为,也就是把性教育当作“灭火器”来使用。

      但是,这种“灭火器”的目标其实只是一个错觉。西方历史告诉我们:无论进行或者不进行性教育...

    Read more

    论‘道’


    从一句话说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诱力不够;
                  人亦无所谓背叛,不背叛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 
                  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概念的力量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的根本是因为:真正的道德含义是真实的拥有的思想(这与仅仅的认识和认同是有根本区别的)。如,真正追求名利...

    Read more

    奇货可居


    在市场化的今天,要作到‘奇货可居’,
    第一要做的就是认识市场;
    第二要做的是了解市场发展的必然;
    第三要做的是让自己拥有‘市场发展的必然’:‘奇货可居’。
    第一要做的就是认识市场,那么,市场又有什么含义呢? 
    市场是需要的产物,市场是完成需要的场地、阵营。
    需要是多层次的,多方位的。市场也就相应的产生着-----
    在市场未被明确之前,有些需要在人们的意识里是模糊的,是以潜意识状态存在的。而市场的明确与启动则会带动相应意识的开发与逐渐明确,与之相应市场的方向也会被逐渐明确--...

    Read more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前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需要必要条件的;缺乏必要的条件,既是熊熊烈火,也是会熄灭的。
    需求,真实的需求是‘可以燎原’的必要条件。
    清朝末期,有多少仁人志士希望改变我国的态势,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去奋斗,而终失败于统治者对统治地位的‘维护’上;孙中山时期,‘反清’的必要条件已经形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如同星星之火,为‘反清’提供了理论和方向的基础,使‘反清’得以统一,而形成燎原之势,清王朝土崩瓦解。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Read more

    陈冠希与社会文化


      陈冠希现在是各大媒体的热门话题,看的多了,就思考了一点问题。

      陈冠希成为热门话题,是以丑闻面目出现的,现在好多人显得特别气愤(在好多评论中可见一斑),而且有好多人显的悲观----,仿佛不气愤,不悲观就不足以体现自己的态度坚决与坚定立场---

      其实,在这以前,我是不知道陈冠希是何许人的,干什么我也不清楚(我是一个只看事情,不看人的家伙)。说这些,只是让大家知道,我的思维不受过去与现在的影响而已。

      下面是自己的想法:

      看到陈冠希的热门,我想起的是:在我国的‘女人缠足’时期,女人争相攀比谁的‘脚小’,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