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林少华

祖籍山东蓬莱,1952年生于吉林九台。1968年初中毕业下乡务农。197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文系日文专业,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并获文学硕士学位。1982年至1993年于暨南大学外语系任教,1993年至1996年于日本长崎县立大学任教,1996年回暨南大学文学院任教,1999年调往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赴东京大学任特别研究员(Fellowship),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招收日本文学与翻译方向研究生。主要著作有《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等25卷村上春树文集及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井上靖、东山魁夷等名家作品凡35余种。其中《唐招提寺之路》获第五届全国外国文学优秀图书奖一等奖(2001年),《挪威的森林》获2002年上海优秀图书奖二等奖。同时撰有中日古诗比较和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20余篇。

朱校长和“牛”校长


朱校长和“牛”校长

 

    深圳,南方科技大学。

 

    年前,教育部终于正式行文,批准南科大筹建。三月一日,包括八名山东孩子在内,由四十五名学生组成的教改实验班正式开学。南科大再次迎来无数近乎焦灼的期待目光。能不期待吗?深圳,这片小平生前寄予厚望的南国热土,三十年前诞生过“春天的故事”,人们当然有理由期待在三十年后的初春时节再次诞生一个“春天的故事”。

 

    南科大创办至今,当然有深圳市政府给力等种种原因,但朱清时校长的“牛脾气”也显然是个不可低估的牵引...

Read more

同为雄性,男人比动物幸福得多


同为雄性,男人比动物幸福得多

 

    夫人,我是一只野蟋蟀,有一件事可把我气坏了。我一直在唱歌,不停地唱,却连一个姑娘都没有看到。我最后一次见到的那个姑娘跟着一个一直躲在灌木丛中偷懒的家伙走了,丢下我和几只嗡嗡叫的苍蝇做伴。难道我做错了什么吗?

 

    这是“一只怒不可遏的蟋蟀”从美国得克萨斯州写给塔蒂阿娜博士的信。博士在回信中写道:“有一个臭名昭著的战略是:‘让其他的家伙埋单,我和姑娘回家。’而你正是这个战略中的倒霉蛋。”

 

    博士的真名叫奥利维雅·贾...

Read more

答《深圳晚报》:《你在高原》不是响当当的作品吗


答《深圳晚报》:《你在高原》不是响当当的作品吗

 

深圳晚报对话林少华先生
人物简介: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落花之美》、《乡愁与良知》、《为了灵魂的自由》、《高墙与鸡蛋》。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以及《心》、《罗生门》、《金阁寺》等日本名家之作凡五十余种,广为流布,影响深远。

 

1、记者:我从微博上看到你说,此次地震、海啸,但愿从长崎远去日本东北地区工作或远嫁到那里的当年教过的日本女孩平安无事。您在那边的朋友情况好吗?

——是啊,十几年前在日本教过一...

Read more

清明忆铁生:永远的“地坛”


清明忆铁生:永远的“地坛”

 

    史铁生去世了。十二月三十一日,在二O一O年最后一天他送去了生命最后一刻。那天青岛很冷。我一进教室,学生就告诉了这个消息。

 

    我和铁生素昧平生,没见过面,没通过信。他未必知道我,但我当然知道他。并且尊敬他、佩服他。在为研究生推荐的不多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就有他的《病隙碎笔》。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字之美,还因为他的思想之美、人格之美或生命存在状态之美——我想通过这位残疾人作家让自己的学生在这个流行选美和消费美的时代知道什么是“残疾”什么是美,知道真正的美是不可以消费...

Read more

我教过的日本女孩


我教过的日本女孩

 

    上个世纪的差不多最后几年,我应邀赴日当“外籍教师”,在长崎县立大学任教三年。教一点“床前明月光”那个程度的中国文化,上几节例如“你昨天晚上和谁约会了”那个层次的基础汉语课。和中国的大学一样,因是文科,学生大部分是女孩子。印象中比东京大阪的纯朴和漂亮。也许因为我当时没这么老,和她们相处得相当不坏,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教的是日本学生。上课当中有的女孩子偷吃东西被我瞧见时会朝我做个鬼脸,在校园里从她们身边走过,有时突然喊一声“先生”而随手塞过一块小甜饼什么的。期末偶尔也有成绩较差的女生跑来研究室(日本一个老师一个“研究室”),以...

Read more

村上春树笔下的地震


村上春树笔下的地震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七日日本发生7.2级神户大地震(“阪神大震灾”)。发生于一月十七日清晨五时四十六分。也就是说,灾难是在大部分市民仍在睡梦中降临的,加之发生在人口密集的神户市区及其周边地带,损失相当惨重:房屋倒塌十万间,三十万人无家可归,死亡人数最后超过六千四百人。高速公路被拧成“麻花”,新干线铁路由于桥墩倒塌而成了悬空索道。“压在建筑物下面的人由于救援部队路上受阻而得不到及时救援,物资运输不畅,缺粮少水,厕所拥挤,购物排队,状况简直同刚刚战败时无异”(《每日新闻》)。

 

   ...

Read more

答《尚色》:村上教人如何对待这个世界


答《尚色》:村上教人如何对待这个世界

 

1、看到您在博客中一篇关于《非城勿扰》与北海道的文章中写道:“同是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在日本催生的是荒郊僻野旅游热,引起的是人们对小站的关注和幽思,而在中国衍生的却是备受诟病的同名电视相亲节目中的“宝马女”、“富二代”……。这是为什么呢?”以您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及对中国社会的观察,您认为此中原因是什么?

——就中国方面来说,恐怕同世风浮躁有关。而世风浮躁,很大程度上意味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摇摆不定。如对形而上意义追索的冷漠、对形而下现世享受的沉溺。这也是心灵体系不健全、不稳定的表现。而日本在这方面相对稳定。另外还有一点往往被我们忽略,那...

Read more

日本小学:圆周率是3


日本小学:圆周率是3

 

    我一般不看中国人或华人写的介绍日本的书。一来因为自己也好歹在日本喝过几口大酱汤,二来因为那类书大多写得不怎么好看。有的甚至情绪都有问题,不是“愤青”就是“哈日”。但有一本我不但看了,还要热情推荐:《冰眼看日本》。其实作者并不姓冰,亦和范冰冰李冰冰等冰冰无关。那么为何自称“冰眼”呢?我猜想有可能同毛主席诗句“冷眼向洋看世界”有关。作者和我同属“文革”一代,那代人特点之一就是对唐诗宋词基本莫名其妙,但对毛主席诗词几乎张口就来。

 

    这“冰眼”端的不同凡响,看的有趣,写的有...

Read more

答《今日消费》:奇鸟行状录,独唱团,重返1976


答《今日消费》:奇鸟行状录,独唱团,重返1976

1、您幽默地自封“老牌业余翻译匠”,这么多年里您觉得在所译的作品中最最打动自己的,最契合自己心灵的,是哪一部?

——《奇鸟行状录》。第二部“预言鸟编”间宫中尉那封关于“失却的宠幸”的长信尤其打动了我。主人公说强烈打动他的“是字里行间蕴含的焦躁”,而打动我的——或者莫如说让我思考的——是射入井底仅仅一二十秒的辉煌光照。间宫中尉说有什么在他“暂时性失明的时间里熔铸其形体”——“那个什么”究竟是什么呢?要赋予他而未赋予他的“什么”又是什么呢?这部长篇已经译完十五年时间了,但作为我,始终未能想明白。因而每次想起都为之打动。

 

2、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