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1980年代中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伊朗学、藏学。著作:《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译作《唐代密宗》、《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绘画与表演》(合译);编集各类文集及古籍校理十余种,发表各类文章一百余篇。

2008年5月12日——王元化先生于前日去世,让我们一


王元化先生病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病危通知也早已经发出。我们都知道,这一次恐怕是回天无力了。我在上海,几乎每一天都到瑞金医院去探望元化先生,有时候还不止一次。离开上海,都会心神不宁。然而,元化先生的坚强、冷静和庄严,却使我和朋友们都相信,那一天未必会如此快的来到。我一向悲观,在这一件事情上,我却怎么能够悲观呢?5月8日,由于一次非常重要的活动,而且是提前很久就定好的,我飞来日本。临行前的几天,都是探望了先生。我觉得,先生不会那么快的离开我们。

然而,这一天还是在我没有能够在旁守侯的时候来到了。我知道,先生走的时候一定是庄严的。他早就嘱咐家人,不得采取创伤性抢救,因为他不愿意没有尊严地面...

Read more

思想者的自由与尊严:悼元化先生文之一


2008年5月9日,当代中国的思想者王元化先生平静而尊严地走了。一周后的16日,龙华殡仪馆的大厅里摆满了白色的鲜花、挂满了挽联。没有哀乐,奏响的是元化先生最喜爱的《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数以百计的人前来送元化先生最后一程,大厅里回荡着他们无法抑制的悲泣。一位伟大的思想者留下了他的思想,独自远行了。

元化先生之所以赢得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爱戴,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在88年的人生旅程中,无论境遇顺逆、身心否泰,始终保持着思想者的本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元化先生是真正地做到了的。他沉浸在人类经验和思想的海洋里,寂寞勤苦,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孤往精进。...

Read more

日志2008/05/18请将我们的心智转向汶川


汶川大震,国有大殇!只要是哪怕还有一点点人性和良知和人,谁的心不会为之抽搐呢?我,以及很多朋友都没有在巴蜀现场,可是,难道这一幕幕惨景还不足以让我们抛下一切,起码是暂时抛下一切,将我们的心智转向那里吗?

在那里的所有的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无论是男人还女人,在我看来,努力活下来的都是英雄,悲惨死去的都是神灵!特别是那些孩子啊,那些孩子啊,那些孩子啊!

去那里援救的所有人,无论是军人还是医生,无论是亲属还是路人,在我看来,都是英雄,都是楷模!特别是救援队伍里,还有那么多的年轻的男孩和女孩!

这一刻,文字苍白,文字无力!我们需要的是行动,最起码,请将我们的心智转向汶川。

别问别人...

Read more

思想者的自由与尊严


200859,当代中国的思想者王元化先生平静而尊严地走了。一周后的16日,龙华殡仪馆的大厅里摆满了白色的鲜花、挂满了挽联。没有哀乐,奏响的是元化先生最喜爱的《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数以百计的人前来送元化先生最后一程,大厅里回荡着他们无法抑制的悲泣。一位伟大的思想者留下了他的思想,独自远行了。

元化先生之所以赢得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爱戴,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在88年的人生旅程中,无论境遇顺逆、身心否泰,始终保持着思想者的本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元化先生是真正地做到了的。他沉浸在人类经验和思想的海洋里,寂寞勤苦,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孤往精进...

Read more

直面灾难的证明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竟然应验了。2008年的512日,川有巨灾,国有大殇。

建国以来危害程度最大、伤害范围最广的汶川大地震,自从发生的那一刻起,就不仅吸引了普天下中华儿女的心神,而且也成了全世界所有善良人们的关注焦点。

地震发生至今已经有将近一周的时间了。这是什么样的一周啊?时间只能以小时、以分、以秒计算,人们再也不能以平常的长短节奏来感觉昼夜和生活。时间过得太快吗?可是,每一秒都悠长得仿佛是几个世纪;时间走得太慢吗?可是,每一天又都短暂得仿佛是朝露闪电。一切都改变了,一切都聚合了。每个中国人,从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起,就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了...

Read more

日志2008年6月2日向各位朋友致谢


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前一段一直忙于赈灾的活动,没有能够上来看看。大家给我的电子邮件和信件,我恐怕实在不能够回复。我想大家能够理解。我特别要感谢大家非常善意地指出我的节目中的问题,非常感谢。《李时珍》里出现了一些同音(我的普通话实在糟糕,应该努力改进)异字的情况,很有可能造成大家的误解。我仔细看了大家指出的意见,里面比较集中的是“蕲”误打成“蓟”。还好前面说明了李时珍是湖北人。大家都知道这位湖北人是一位太伟大和著名的人物,我的这个误打就没有能够逃出大家的眼睛。

谢谢大家的赐教!非常感谢!

Read more

日志2008年6月6日感谢各位好朋友


今天是我的42岁生日,很多朋友从前几天起,就向我表达了美好的祝愿。谢谢你们,我的朋友。转眼年过不惑,可是,我一事无成,依然有无穷的惑,没有办法解开。我想,这大概就是人生了。我也只有加倍努力,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还是那句话,你们的厚爱时刻提醒我,必须尽量让你们对我的失望少一点。谢谢,谢谢,谢谢!

Read more

日志2008年6月22日向关心我的朋友们致意


近来一直没有能够更新博客,因为确实有太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前几天,我应邀请去镇江做了一次讲演。镇江的听众不仅热情,而且水平极高,提出的问题都很发人深省。我非常感谢他们。有一家很优秀的媒体发了报道,其中转引我的意见都很准确。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媒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都应该感谢那些在第一时间将灾区信息传达给我们的媒体工作人员。

然而,演讲结束后,并没有专门安排媒体采访,同时聚拢来的朋友又很多,大概因为如此,在答问接驳上就出现了问题了。有的报道说我到了灾区第一线,这是不准确的。这绝对不能够责怪采访的媒体朋友。我想,是现场太过嘈杂和杂乱的缘故。

我必须说明,我并没有到灾区第一线。我的...

Read more

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充满泪水——首航台湾札记之一


2008年7月4日一早,我从宜兴大觉寺赶往南京禄口机场,应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之邀,乘坐海峡两岸首架直航机,飞往无数次出现在梦中的美丽宝岛台湾。

这注定是一次眼里充满泪水的欢欣之旅。

“现在请乘坐MU5001次航班,由南京前往台北的旅客登机了。”这样的话语在繁忙的禄口机场显得如此的平凡普通,然而,却正是“台北”这两个字,必将使这句话永远地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了。我不知道,在1949年以前,“台北”这个地名是否曾经在大陆的机场里响起过。但是,我确切地知道,在1949年以后,2008年7月4日以前,“台北”却从来没有能够在大陆机场的广播中出现。

这一刻,我清楚地感受到,这就是历史...

Read more

台北的“软体”——首航台湾札记之二


星云大师、佛光会的法师们,还有台北的朋友,对我的照料真是无微不至,他们都希望我能够尽快尽多地了解台湾。这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感动那么简单。

我想,我是能够体会他们的心意的。很早以前,我就发愿来台湾,朋友们等了我太久太久。但是,机缘总是不够,我也一直没有能够成行。或许,所有的延迟都是为了让我能够在中华民族特殊的日子里参加首航吧?

不过,我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一份深情并不完全是对我个人的。海峡两岸的人民毕竟被人为地阻隔了太久。台湾人民到大陆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反之不然,大陆人民来台湾却很不容易。台湾师友们对我的热情表明,台湾是多么迫切地渴望着被了解,尤其是被自己的大陆同胞所理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