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1980年代中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伊朗学、藏学。著作:《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译作《唐代密宗》、《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绘画与表演》(合译);编集各类文集及古籍校理十余种,发表各类文章一百余篇。

台湾高铁——首航台湾札记之三


感谢星云大师的慈悲,让我有幸在到达台北的次日,2008年7月5日,陪伺他老人家南下,参访地处高雄县大树乡的佛光山。这自然是我期盼已久的事情。

回到台湾的星云大师,一如在大陆,依然非常的繁忙。今天,他就参加了两场重要的会议。这样的工作强度,年轻人也未必能够承受,何况是年届米寿的老人呢?会议持续到午后三时许,眼看着疲倦的大师靠在沙发上略微打盹,我和佛光人一样,不由得不心疼。

可是,大师仍然不忘记安排我的行程。我知道,大师希望我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的感受台湾的一切。大师的计划总是不遗巨细,那么的妥帖。他建议我一起乘坐台湾高铁,领略一下台湾的速度。

午后四时,大师率领佛光山宗委会第七任...

Read more

奥运不仅是一场运动会


不用多久,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就将来到中国,来到我们中间。这是中国为全世界准备的一个节日、一场狂欢、一席盛宴。中国在期盼,世界在期盼。

许多人都在为这一天的来临做好了准备:早早地安排好假期,订购好套票,预测比赛结果,计算奖牌数目-------

奥运会的运动场馆和建筑早已竣工以待,安全保障和城市交通早已未雨绸缪------是的,中国准备好了。对此,我们充满自信,世界也认可相信。

然而,是否这一切已然足够了呢?我们是否还应该准备什么呢?我想,这并不是一个无事生非、多此一举的问题,似乎值得我们思考。

全世界的运动会多矣,何以只有奥运会才具有如此摄人心魂的魅力?难道仅仅是因为它的比赛项目最全、...

Read more

就北京大学新闻中心关于季羡林先生藏品通告答友人


    就在昨天,北京大学有关单位发布了有关季羡林先生藏品的第一份通告,真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我的电话几乎被各家媒体打爆。这也可见,不许报道此事的宣传“禁令”或者是根本没有,或者是个别现象,反正根本就没有作用。无论多么不易,中国毕竟在进步。

    我看了近来媒体对我的话的引用,不少是有欠准确的,很多是不完整的。我一再强调,我的意见以我的文字为准。对我的文字,我负完全的责任。因此,我就北京大学的通告,写了这些文字,作为我对媒体的答复。

北大的通告的内容,有几点,我还不能真切理解。

    1,既然清...

Read more

就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11月26号就“季羡林藏品外流拍


          点击查看下一张

          我和先生

 

    今天,我突然又接连不断地接到记者和朋友们的电话,这才知道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发表了最新的意见。我认真地拜读了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的“答问”,觉得有必要写出如下的文字:

1,看来北京大学完全相信那家已经歇业的拍卖公司,已经认定,或者基本认定,被加上引号的“举报人”(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这里要加...

Read more

转自:《齐鲁周刊》独家——书画迷局


独家专访——季羡林:父子团圆背后的书画迷局 (2008-11-17 23:58:12)

  如果没有书画被盗卖事件,或许季羡林先生依旧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养身做学问。

  200810月底,在先生即将迎来百岁寿辰时,“季羡林书画被盗卖”的消息石破天惊,先生的儿子季承在第一时间获知消息,但多方联系未果,最后只能在外人钱文忠等人的帮助下,才见到自己阔别13年之久的父亲。

  117日,北京301医院,这对白发父子相拥而泣。

 

本刊独家专访——

季羡林:父子团圆背后的...

Read more

季羡林的儿子没权进季羡林的家?(图)


 

季羡林的儿子没权进季羡林的家?(图)
2008-12-8 2:14:10

 

东方早报记者 石剑峰 来源: 编辑:

    核心提示:70多岁的季承是季羡林先生的儿子,他在10月获悉季老书画被盗后马上联系北京大学,并要求见父亲一面。得到的答复是:不同意。随后他自己赶到301医院,试图去见父亲亦未能如愿。直到后来有关人士从中斡旋,才终于为这对白发父子安排了一次会面。

 

    70多岁的季承是季羡林先生的儿子,他在10月获悉季老书画被盗后马上联系北京大学,并要求见父亲一面。得...

Read more

[后续]季羡林:偷画的事谁也掩盖不了


[后续]季羡林:偷画的事谁也掩盖不了(图)

2008-12-8 2:16:13

 

东方早报记者 石剑峰 来源: 编辑:

核心提示:“季羡林藏品外流拍卖”是过去一个多月最为人关注的文化事件,随着上月底北大调查报告的发布,这一事件也似乎开始逐渐谈出公众视野

 

               image    

      &...

Read more

东山高卧的最新文章:季老不老,北大不大


季羡林先生画窃案已沸沸扬扬多时,坊间的传说五花八门。其实事情很简单,季老丢画是个刑事案件,交司法独立办案即可。可偏偏北大有人“屎壳郎爬铁轨假充大铆钉”,立马横刀非要扭着季老的脖子,把这件事强按下去。可这件事在现代资讯如此发达;网络传播如此迅速;法制如此健全;政府如此开明;百姓如此觉悟;社会如此昌明的今天,任何人想遮掩能遮掩的了吗?任何欲盖弥彰的行为只能是落得个“周老虎”的下场。下这个结论是因为博弈双方力量的对比智慧的角力完全不成比例。

 

表面上看季老是个年近百岁的老人,为他奔走呼唤的的多是几个弟子好友和亲属,如散兵游勇似乌合之众。而另一方大有来头,又是调查组又是发言人,气...

Read more

“知”先生或女士,或“情人”先生或女士,可以休矣


原本在我看来,季老藏品和财产流失虽说不简单,却也算不上是一件高度复杂的事情,只要秉持公正、公开的原则,由司法介入、家属参与、社会监督,总不难查个水落石出。可惜,我和很多人至今都还没有看到这一切理所当然的行动付诸实施。于是,事情就变得格外地复杂起来了。我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也与是乎,北大方面出来了几位“知情人”。说他或她不是“知情人”吧,他或她却好象很知道一些“情”;说他或她是“知情人”吧,他或她却又连一些基本事实都搞不清楚,也许是故意搞不清楚,这我不知道。

现在,“知情人”说,北大似乎要调查事件背后的“阴谋”了。很好,希望赶紧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调查。只要不是左手查右手就好。...

Read more

中国青年报刘万永文章:北大教授:季羡林事件,法律


 北大教授:季羡林事件,法律向媒体投降!

 

【刘万永按】12月12日晚7点,北京大学逸夫楼模拟法庭内,北大校内外专家就“季羡林藏画被盗事件”召开“言论自由与公共理性”专题圆桌会议。这篇文章是与会的一位记者朋友应我的邀请写的。附带还有北大学生的几个帖子。
    季羡林丢画事件,已经报道一段时间了。作为参与报道的记者,我本人也接到很多电话,有要相关人员电话的,也有讯问报道真假的。辩论是好事,比直接封口有进步。学生爱校爱师是对的,但老师应该说实话,尤其不能创造性地说假话。

 

北大季羡林研讨会流水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