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钱文忠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1980年代中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伊朗学、藏学。著作:《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译作《唐代密宗》、《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绘画与表演》(合译);编集各类文集及古籍校理十余种,发表各类文章一百余篇。

谨致赵敦华教授


从媒体上,我才知道北京大学的某个或某几个部门在“模拟法庭”召开了一次圆桌会议,主要还是由季羡林先生的藏品谈开去。对于这次会议,我没有什么要说的,没有什么想说的。但是,媒体报道了赵敦华教授关于我的一段话,拜读后,我觉得应该略作答复。

这段话是:“钱文忠是季羡林的硕士生,硕士和导师的关系没那么近,博士才是真正的学生。钱文忠对季羡林的事儿全都清楚,他都明白,为什么现在还会这么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啊。”

我知道赵教授是留学欧洲的西方哲学研究者,论著颇多,我也拜读过其中的一些。对于赵先生的专业造诣,我很尊敬。然而,上面这段关于我的话和专业无关,却让我大开眼界了。

一, &nbs...

Read more

就暂时关闭博客"评论"敬告朋友们


自从季羡林先生藏品和财产事件发生后,我一直通过我的博客,对外发表意见。从一开始,就有一些人利用我的博客“留言”散布攻击性、误导性的言论。我认为,季羡林先生的事件是严肃而重大的事件,我们都应该秉持负责、严肃的态度来发表意见,进行讨论。现在,有人不仅不进行严肃的探讨,还试图搅乱事件本身,背后是否有别的什么,我不得而知。博客是我个人发表意见和朋友讨论沟通的平台,既然现在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为了尽量维护就此事件发表意见的严肃性,避免别有用心的人有意识地利用这个平台,我决定接受有关建议,暂时不定期地关闭“评论”,请大家理解。

Read more

关于季羡林先生和藏品以及北大圆桌会议多听听别的声


钱文忠按:今天,我在网络上看到高占强律师的一篇文章。我和高律师从来没有见过面。从关于圆桌会议的各种报道来看,我对高律师的有些言行很不赞同。比如,不让赵敦华教授发言,就不是理性的行为。就本文来看,也有些地方是我不能理解,也不能赞同的。比如,在谈到段晴教授的地方“有人说她是季羡林的博士生,季老今年九十有八,即使他带博士带到九十岁,也已经八年未见了”,这和赵教授关于我的话一样,缺乏逻辑。段晴教授是季羡林先生的硕士研究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留学汉堡大学伊朗学系,师从恩默瑞克教授,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我听过段教授的课。她是一位极其优秀的印度和中亚古代语言,特别是古伊朗语的专家,著作皆...

Read more

季羡林与收藏


今年98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地位的学术大家。从已经发表的部分日记来看,青少年时代的季羡林先生和同龄人一样,热爱各种在当时堪称新奇时髦的运动,比如,就读于清华大学期间的季羡林先生,就曾经热衷于手球。

但是,大学毕业后的季羡林先生很快就远赴德国留学,从此开始了他漫长而辉煌的学术生涯。此后的季羡林先生给我们的印象是终日青灯黄卷,与书籍和各种希奇古怪的古代文字为伴。除了散步、爱猫,季羡林先生的作息一如德国哲学家康德,象钟表一般的准确而有规律。

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样的印象不对。但是,这并不就等于季羡林先生没有自己的调节方式。接近季羡林先生的人都知道,老人家的自我调节方式很独...

Read more

震惊!就《京华时报》关于季羡林先生书信流失的报道


今天,不断地有媒体打电话来,就《京华时报》关于季羡林先生书信流失的报道进行采访。我也是刚刚得知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此,还是用文字答复关心此事的朋友。

一,              就我所知,大概在春节前,北京大学有关人士已经开始和得到季羡林先生全权

委托的季承先生进行接洽,有些传言也得以澄清,事情应该有希望可以妥善地得到解决。

二,         &nbs...

Read more

就季羡林先生书信流失事再答友朋问


一,关于此事应该如何处理,我的意见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再重复了。

二,网络上有谣言传播,主要就是出于这么一两个人。事情一发生,这位不露真名的人士就一直在编造谣言,混淆视听。好在我的意见均有博客文字。现在这位人士又玩起了老花招,开始新的一轮造谣活动。因此,有几个问题,需要在此说明。

三,我和那位买到季羡林先生的画家荣先生素不相识,从来没有见过面,也就谈不上有任何形式的联系,连这位先生的大名也是首次入耳。我去探访季先生的时候,从来没有遇见过荣先生。301医院有严格的登记制度,需要出示身份证件,这是丝毫不难查明的。

四,匿名造谣的人士散布谣言,说季承先生早已拿到北京大学退交的蓝旗营和郎润...

Read more

就“为商纣王翻案”答友朋问


我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中,讲到“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时,理所当然地要涉及商纣王。我在讲的时候,几次明确叙述了商纣王的暴虐和荒淫,举了大家都知道的炮烙之刑和活剖比干为例子;同时,也提出历史的复杂的,暴君并不一定,而且往往不是窝囊废,不然不会有司马迁在《史记》里的那一段话:“帝纣------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我也谈到‘这个帝王-----也做了一点事情,从比较长的历史阶段来看,还是有利的”。这些话明白地就以白纸黑字印在《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上册)的第230-232页里。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翻翻。这些哪里称得上是什么“...

Read more

钱文忠:周立波满足了上海人对本土文化一种需求


(2009年05月11日东方早报)记者 潘妤

 

 

他重新建立一个体系

 

钱文忠是前晚才去看的“笑侃大上海”,他笑说,自己身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最近很多次被全国记者问起对周立波的看法,但一直没有机会看,也不便发表评论,直到身边很多朋友推荐,他才特地去剧场一睹究竟。

 

“我本来是根本不看滑稽戏的,虽然我也认识滑稽界的很多朋友。以前姚慕双和周柏春老师在的时候,没有一个上海人是不喜欢姚周的,他们是上海人的共同记忆。但现在,滑稽就只是在别人的艺术形式里充当一个小配角,滑稽就像麻将牌里的‘百搭’,自己的形式已经被人吃掉了,所以大家对这个形式越来越淡...

Read more

民族记忆的珍贵宝藏——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祭


一 

 

  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抹平身体和心灵的伤痛,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就已经过去一年了。时间快得很残酷。

 

  一年的时间不能算长,但是,对于我们的记忆来说,或许也并不能算太短吧。难道不是吗?鲁迅先生在三·一八惨案发生不过两周以后,就发表了《记念刘和珍君》,就因为他已经听见了“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的脚步声。

 

  我们是善忘的。无论创伤有多么深重,一年,大概也足以抹平了吧?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在地震的巨大灾难激发出来的全民族的高尚道德、昂扬精神、伟大价值和挺直脊梁面前,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由衷地感叹和振奋。我们朦...

Read more

文化成长需要“文化批评”


【最要紧的是公众不会被你愚弄】

解放周末:《文中有话》这档文化批评节目亮相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已一个月多。节目以您名字的谐音定名,表明了节目与您文化批评的显性关系,请问您在节目里寄寓着怎样的隐性文化追求?

钱文忠:我认为,文化批评是一个严肃而庄严的事业。因此,它需要一种端庄、率真,同时富有激情、富有思考的文化理念和姿态。

我在“文中有话”中的批评有一个特点,话题是人文艺术频道的团队事先收集,一般都会和我商定。但是,我的评论没有底稿,也不用提示器。因为,我就怕自己面对公众的时候,失去一种非常本真的东西。如果我都写好了,写得非常严密,可能就会失去某种本真。节目中我的话全部是即时表达的。...

Read more